茅荆达坝
隘口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部,是赤峰地区通往承德、北京的咽喉要道。古道险隘,在交通、经济、军事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坝口呈马鞍形地貌,坚硬的花岗岩形成较高的山峰,相对较软的片麻岩则易被侵蚀,而形成隘口。古代是燕云通往松州(赤峰)驿道上的重衢。清代是蒙古喀喇沁王及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王公赴承德、北京朝觐和进贡的必经之路,后来修筑赤承公路,沟通赤峰与承德、北京的联系。
隘口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部,是赤峰地区通往承德、北京的咽喉要道。古道险隘,在交通、经济、军事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坝口呈马鞍形地貌,坚硬的花岗岩形成较高的山峰,相对较软的片麻岩则易被侵蚀,而形成隘口。古代是燕云通往松州(赤峰)驿道上的重衢。清代是蒙古喀喇沁王及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王公赴承德、北京朝觐和进贡的必经之路,后来修筑赤承公路,沟通赤峰与承德、北京的联系。
见“鬓覩”(2588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海兰城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该地女真首领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喜乐温河等11卫同时设立。据考在今吉林省和龙县东北。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温真。蒙古※都儿鲁斤诸部之一,据拉施特《史集》载,为乞里克讷惕部之一个分支。亦出自额儿古涅昆(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原依附于札只剌部札木合,后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约宋淳熙十六
?—1096宋代云南大中国国王。一作高升太。白族。大理人。※高智升子。大理国第十二世国王段廉义(1075—1080在位)时,为清平官兼九爽(省)之事,誉望日重,与父领有鄯阐(今昆明)及周围地区。宋神宗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意为“有酬劳”。专指为主人饲养猪的人役。一般由主人派给大、小母猪若干头让苏龙户独自饲养,各头产子允许一次性的留一小猪作酬劳,其余均属主人所有。猪
见“鞑靼”(2488页)。
明代在乌蒙彝族地区的建制。该地为窦地甸。唐时乌蛮笃慕(仲牟由)之裔阿统始迁于此地,至其十一世孙名乌蒙者始强,因号乌蒙部。宋时封酋长阿杓为乌蒙王。元初归附后置乌蒙路,隶云南行省。元末酋长阿普任总管。明洪
见“贯云石”(1559页)。
见“郁成”(1350页)。
元代土司名。据《元史·世祖本纪》载,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蒙莱甸为蒙莱路。清倪蜕《滇小记缅程》称自腾冲入缅道路。经南甸、罗必思等处,8日而至蒙怜路,又1日至空地,再一日至蒙莱路,由蒙莱5日至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