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羿语

羿语

史称羿人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是接近消亡的一种语言。使用于我国贵州省毕节县普宜和阴底一带以及四川省古蔺县的腊盘沟一带。清代编修的《毕节县志》中有:“毕节裸裸、茵子、羿子,习俗各异”的记载,《西南彝志》也说羿子古代多分布在大方县一带。羿人自称gau13,与普定县双坑一带的仡佬族自称相同。目前羿人大都已经汉化,在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中完全使用汉语,只有极少数老人还会说部分羿语语词和简单的句子。从记录的词汇来分析,它的语音系统与仡佬语相近。毕节县普宜区双河乡的羿语有i、e、ε、a、o、u、ə、、y、l等元音,有单元音和带—i、—u、—n、—η韵尾的韵母;还有i、u两个介音;声母明显简化,复辅音、浊塞音、清鼻音等都没有发现,塞音和塞擦音声母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至少有4个声调。羿语的词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没有什么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的语序是svo。否定副词修饰谓语时都放在谓语的前面,这点与仡佬、拉基、布央等语言不同,从否定副词pu33与汉语“不”相同的情况来看,羿语否定副词可能是受汉语影响而位置前移的。羿语的基数词是混合型的,其中“一”与仡佬语相近;“八”也跟广西隆林县的磨基仡佬语相同;“五、六”与壮傣语支相似,其余几个数词也跟壮傣诸语言一样使用了汉语借词。在650个常用词中,跟仡佬语基本相同的约占30%多。

猜你喜欢

  • 穷则

    藏语音译。又作群则。意为“作佛事者”。多为贵族僧侣,是靠向寺院及大堪布等发放布施而取得寺内免差特权者,分错钦(主佛殿)、扎仓及康村三个等级,依布施多少而定。

  • 巴儿思阔山

    西域古山名。见明《边政考》。又作巴思阔山。在把儿思阔(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附近,即巴里坤山。

  • 遥辇九帐大常衮司

    见“遥辇九帐族”(2371页)。

  • 格西多吉周

    元代吐蕃僧人。宋淳祐四年(1244),随萨迦派领袖八思巴至内地归顺蒙古。十一年(1251),八思巴伯父萨班于凉州去世后,八思巴继为萨迦教派法主,循萨班之志,决意将萨班与蒙古所议定吐蕃归顺蒙古的决定付诸

  • 阿邻

    女真语音译,“山”之意。女真人发祥地多山,故常有以“阿邻”为名者,如金太祖孙完颜爽,“本名阿邻”;太宗子完颜宗懿,“本名阿邻”等。

  • 撒拉外五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与※撒拉内八工相对而言,清乾隆以来,指分布黄河以北的化隆(治今青海尖扎县北)撒拉族地区。详见“十三工”(8页)。

  • 大内相

    官名。渤海王国置。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的政事堂长官,位居宣诏省左相、中台省右相之上,比唐之尚书令,是渤海王国最高行政长官。统领百官,执掌政事堂所辖六部十二司行政、司法工作,负责与左、右相共同审议王

  • 头曼单于

    ?—前209首见于史乘的匈奴单于。挛鞮氏。在位时,匈奴据有今河套一带,以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县一带)为王庭,辖地东邻东胡,西毗月氏,北接丁零,南连秦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率众南侵,为秦将蒙恬

  • 完颜亮

    1122—1161金朝皇帝。即海陵王。本名迪古乃,亦作孛烈(意貌似汉儿),字元功。女真族。完颜氏。金太祖孙,辽王※完颜宗干次子。幼好读书。天眷三年(1140),以宗室子封为奉国上将军,赴梁王完颜宗弼处

  • 拉藏鲁贝

    见“拉藏汗”(1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