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藏贝丹旦丕仲美

罗藏贝丹旦丕仲美

1891—1956

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六世(一作七世)。又译罗藏巴丹丹丕钟麦,简译贝丹旦丕仲美,或作雳迎叶锡道尔济。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亦称第十九世。一说蒙古族,一说藏族。生于青海互助县南门峡乡却藏滩,父为台吉噶尔玛林沁,母名苏木济特。光绪二十五年(1899),奉诏入京,晋见光绪帝于内廷,深蒙恩礼,颁赐金印。二十六年,敕授札萨克达喇嘛,驻京任职,加赠前辈各项荣典。二十七年,赴五台山修习经典,旋至多伦诺尔(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避暑。因病,延至三十年(1904)秋始返京,驻嵩祝寺。因京城副札萨克达喇嘛敏珠尔呼图克图圆寂,奉钦命兼署副札萨克达喇嘛职,并管理多伦诺尔之汇宗、善因2寺,京师之嵩祝、法渊、知珠、法海4寺,西宁之佑宁、广济2寺,五台山之镇海、普乐等寺,赐“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印及敕书一道。1912年,自五台山抵京,赞助共和,劝导内蒙古各旗归附民国政府,被大总统加封为“宏济光明大国师”,加封其父为辅国公,母为公夫人。1914年,在原有名号上加封“昭因阐化”四字。1919年,给予“导持黄教”匾额,奉命劝导外蒙古取消独立,归附中华民国。1921年,遣使至南京进见新成立的民国政府,被任命为蒙藏委员会委员。1929年,准设大国师章嘉呼图克图驻京办事处。经多年请求,于1930年获民国政府允准,给黄教喇嘛月发3千元口粮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次年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上,被推举为名誉主席,亲临会议发表蒙语演说。同年,被行政院任命为“蒙旗宣化使”,至北平成立“宣化使署”,直隶于行政院,定期赴蒙古工作。1933年,在五台山设行台秘书室,驻锡该处。1934年,先后至包头、杭锦旗、绥远、察哈尔、锡林郭勒等地讲经并宣传民国政府的对蒙政策。同年经北平赴五台山。后任民国政府委员。1949年移居台湾。1956年在台湾去世。

猜你喜欢

  • 一齐额尔机哈分布勒哈番

    官名。满语音泽。“一齐”意为“右方”,“额尔机”意为“边、侧”,“哈分布勒”意为“使通达”,“哈番”意为“官员”。清代通政使司机构中所设的右通政使。为汉缺,设1员。下设“右参议(官)”,满语“一齐额尔

  • 都管伯克

    参见“都官伯克”(1817页)。

  • 上已节

    见“陶里桦”(1959页)。

  • 永平寨博易场

    宋时壮族地区物资交流中心。在左江道侬峒思明州(今广西宁明)。通交趾及邕州、广州、湖湘。宋在此设置知寨,管理博易事宜。从交趾输入名香、犀角、象齿、驯象、金、银、盐等物资;输出物产有土布(壮布)及来自内地

  • 阿勒坦汗法典

    即“俺答汗法典”(1886页)。

  • 朗通

    藏语译音,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亦称朗东。得名于江孜家族庄园附近一似大象的悬崖。《桑耶寺志》及《五世班禅传》关于该家族成员虽提及有第巴朗东乃,孜索朗通巴、江孜朗通巴等,但在西藏政教两界中均无其影响。光绪三

  • 红围

    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北方渔猎民族对猎捕商品性野兽的统称。通常称夏季四至六月猎取鹿茸的季节为“红围期”,因鹿茸是贵重药材。

  • 巴木丕勒多尔济

    ?—174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辅国公※车凌巴勒长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额驸巴林郡王乌尔衮由阿尔泰征准噶尔於赫色勒巴斯诺尔。雍正六年(

  • 长孙俭

    492—269西魏、北周大臣。本名庆明。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北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五世孙,员外散骑侍郎长孙戫子。史称其“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采严肃”。年18,任员外散骑侍郎。孝昌(525—

  • 张秀眉

    约1822—1872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台拱厅(今台江)仰冈寨人。苗族。家贫苦,靠当雇工为生。咸丰(1851—1861)初,遭灾荒,粮食歉收,官府限以白银抵交军粮,苗民无力交纳,至以掘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