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缚喝

缚喝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又称小王舍城。即今阿富汗伐济腊巴德(巴耳黑)。《魏书·西域传》作薄罗(“巴耳黑”之古译),为大月氏西迁后首都;又作拔底延、王舍城,为哒灭大月氏后之都城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缚喝罗。《续高僧传》作薄佉罗。《正法念处经》作婆佉罗。《往五天竺国传》作缚底耶。《新唐书·西域传》作缚底野。《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巴里黑,同书《太祖本纪》作班勒纥,《察罕传》作板勒纥,《速不台传》作必里罕。《长春真人西游记》作班里城。耶律楚材《西游录》作班城。《明史·西域传》作把力黑。北临缚刍河(今阿姆河)。即大夏、大月氏国都※蓝市城。贵霜王国(公元1—5世纪)时盛行小乘佛教,此城为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佛教中心,有佛寺百余所,城外纳缚僧伽蓝(“新寺”)西南有窣堵波(佛塔)数百座,与释迦牟尼成道之印度王舍城齐名。从中世纪至今,以巴耳黑著称,为古呼罗珊四大名城之一。元太祖十六年(1221)秋,成吉思汗西征攻破此城,十八年(1223),班师东归又过此,接连两次大规模破坏该城。其主要遗址名巴拉希萨尔。参阅“蓝市城” (2316页)。

猜你喜欢

  • 的康

    怒语音译。云南省福贡县怒族对家族的称呼(碧江县怒族称“谷”)。是氏族组织“提其”因人口增殖,根据血缘关系亲疏派生出来的近亲集团,多者20—30户,少者8—9户,聚居在同一村落,有公共的山林和火山地。每

  • 带婚

    苗族婚俗。也叫抢婚。盛行于贵州威宁、云南昭通等地。凡男女双方互相订约结为终身伴侣,女方父母加以干涉不能成婚时,男方便利用花场或赶集日,邀请几位亲友,将女子请到预约地点成婚,婚后再向女方父母提亲,女方父

  • 阿答赤

    蒙古国及元朝将领。又译阿塔赤。阿速氏。万户昂和思之子。太宗十年(1238),蒙古西征军至其地,随父归降,统阿速军千人从征。师还,任蒙哥宿卫。宪宗八年(1258),随汗征蜀,战剑门、钓鱼山,皆有功。中统

  • 乾定

    西夏献宗李德旺年号。1223—1226年,凡4年。

  • 密学

    官名。契丹王朝时期对“枢密直学士”的简称。又作密直学士、直枢密院等。契丹习唐制,置枢密院,分北院(又作契丹枢密院)和南院(又作汉人枢密院)。院下设此职。最早见于辽世宗※耶律阮(947—951)时。选有

  • 阿灵阿

    ?—1716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一等公遏必隆第五子,温僖贵妃之弟。初任侍卫,兼佐领。康熙二十五年(1686),袭一等公爵,授散秩大臣。三十年(1691),擢镶黄旗蒙古都统。三十一年,调镶

  • 西迁节

    新疆锡伯族节日。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锡伯族兵丁1000人,眷属3275人,受清廷派遣前往伊犁驻防,组成锡伯营,从事保卫和开发新疆。锡伯族人民视此为该族重大事件,定每年四月十八日为西迁节以纪念

  • 安市城

    古地名。亦省称安市(《新唐书·高丽传》将安市城与安市记为二地,疑误)。名袭用汉辽东郡安市县旧称。故址一般认为在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一作英城子山城),但说法不一,或说在该省营口县东南汤池镇;旧说在东

  • 岭西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岭西部。由隋以前的北室韦分解而来。《旧唐书》称该部位于婆莴室韦东,分布在今小兴安岭北段西侧纳谟尔河流域(一说在外兴安岭南的西[昔]林木迪河源东)。为室韦中的强部之一。唐以后不见于

  • 颇拉·索南多杰

    见“颇罗鼐”(2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