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社仑

社仑

?—410

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始祖※木骨闾第六世孙,※缊纥提子。原与父率部居柔然西部,据有今河套以北、西到甘肃额济纳河流域,服属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376)卒后,与父及诸兄弟趁机脱离拓跋部,投附刘卫辰(夏主赫连勃勃父)。北魏登国六年(391),柔然诸部遭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进攻,伯父匹候跋投降北魏,本人与兄弟诘归之、斛律、曷多汗一同被俘。不久,父亦兵败跋那山(在今包头西),投降北魏,父子及部众同被迁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部众被分配与北魏诸部。九年(394),与弟曷多汗弃父反魏西走,遭魏将长孙肥追击,至跋那山,曷多汗被斩,部众多被歼,仅率数百人遁入漠北,投奔伯父匹候跋,奉命居南部,距匹候跋帐500余里,并受其四子监视。不久,执匹候跋四子而反,以计袭杀匹候跋。因惧北魏征讨,率部远徙瀚海之北。与后秦姚兴和亲结好,势力渐盛。天兴五年(402),因拓跋珪派材官将军和突击后秦的属国素古延、黜弗诸部,曾遣骑驰援二部,结果被和突袭击败于河曲(在今山西芮城县西风陵渡一带),退回漠北。复入高车驻地,大败斛律部首领倍侯利,兼并高车诸部。游牧于弱洛水(今土拉河)畔,创立部落军事编制,以千人为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置帅一人。规定军功奖惩办法,临敌先登者,赐以战利品;退懦者,或以石击杀之,或处以捶挞之刑。以刻木记事,以羊屎计兵数。在頞根河(今鄂尔浑河)大败匈奴部帅拔也稽,并匈奴余部,建庭于敦煌、张掖之北,周围小国纷纷投附,声势大振,东至朝鲜、西达焉耆、南临大碛、北穷瀚海,皆其势力范围。天兴五年,称“丘豆伐可汗”(一作“豆代可汗”,意为驾驭开张之王),是我国北方一些民族以“可汗”作为最高统治者称号的开始。时常南下攻入北魏境内。天赐元年(404),柔然内讧,其从弟悦代、大那等欲谋杀之而立大那。事觉,大那等南投北魏。永兴二年(410),遭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袭击,兵败退走,卒于途。

猜你喜欢

  • 脦俚寋

    契丹语音译,亦作“忒里蹇”。“皇后”之意。《辽史·后妃传》:“辽因突厥,称皇后曰‘可敦’,国语谓之‘脦俚寋’尊称曰‘耨斡��’。”

  • 赛典赤·赡思丁

    1211—1279元朝大臣、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阿拉伯语“赛典赤”,意为“荣耀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回回人。出生于中亚布哈拉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

  • 泼喜

    西夏军队中的炮手。战时设旋风炮于骆驼鞍上,发射拳头大小的石头。

  • 耶律题子

    ?—986辽代将领、画家。名又记作迪子。字胜隐。为北府宰相兀里孙。史载其善射,工画。景宗朝入仕,保宁年间,任御盏郎君。九年(977),奉使北汉,议长久通好之策。入圣宗朝,统和二年(984),率兵与西南

  • 洪水泛滥史

    彝族历史专著。流传于黔西地区。成书较早,具体时间和作者不详。有汉文译本。主要记载古老的神话传说,往往把人神灵化,又将塑造的神灵人格化,人神相融。着重叙述大地洪水泛滥,淹没万物,仅剩下一个山头,人类和动

  • 朗通

    藏语译音,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亦称朗东。得名于江孜家族庄园附近一似大象的悬崖。《桑耶寺志》及《五世班禅传》关于该家族成员虽提及有第巴朗东乃,孜索朗通巴、江孜朗通巴等,但在西藏政教两界中均无其影响。光绪三

  • 清真保路同志协会

    清末革命团体。宣统三年(1911),夏历闰六月初一(公历7月26日),由回族苏元泰、马德、马佩瑶、铁宝庆、马有林等24人发起成立,会址设成都东鹅寺巷清真小学,以响应四川保路同志会,反对出卖川汉铁路权为

  • 北凉哀王

    见“沮渠牧犍”(1512页)。

  • 羌戈大战

    羌族神话史诗。羌族民间古歌《祭祀歌》中的一部唱段。分为序歌;羊皮鼓的来历;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找寻神牛;羌戈大战;重建家园,共7部分。内容记述远古时羌族祖先的一支流亡到岷江上游,同原居该地的戈基人

  • 达姤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达搯室韦。史称该部分布于古冻末河、那河流域,学界对此二河比定不一,今所在无定论,有四说:一说在嫩江下游以西今吉林省大安县至黑龙江省扎赉特旗地区;或认为应在今松花江下游以南、以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