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砍戛

砍戛

布依族旧时葬俗。亦称“砍替”、“砍历”、“做戛”、“打戛”。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俗:老人死后,在出殡前,其子女便牵1条大水牛(黄牛或马亦可),拴于“鬼场”的1根“鬼桩”上,孝男女在巫师率领下,绕牛转3圈,反复跪拜,然后由死者女婿用大刀把牛砍死,如女婿年幼或无女婿,可由侄女婿执行,或由女婿、侄女婿执刀做个象征性动作,由他人代行。牛死后,取一部分肉款待吊唁的亲友,一部分分送亲友带回家。孝男女及亲属则绝对不可染齿。关于此俗,明万历《贵州通志》卷14有载,清乾隆《独山州志》卷3记载尤详:独山仲家“亲死以白帕裹头,合族不吃肉,只啖鱼虾,为斋菜,婿家购鱼为赙以助。丧祭,凡亲眷及瓜葛本村邻近,男妇络绎成群,丧家或屠牛二三只,或五六只,尽分亲友,牛多者为大户。……宰牛马,会亲戚饮,名曰砍替。”此俗产生原因,民国《镇宁县志·民风志》在“砍戛”一词下提到“砍牛原意,据云免死者被野魅吞食,故杀牛以替。”

猜你喜欢

  • 大元通宝

    元朝铜钱之一种。武宗至大二年(1309),变更钞法,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与至大通宝二种铜钱,与银钞并行。次年,铸造通行,立资国院、泉货监领之。钱文为八思巴字。一文准至大通宝十文、至大银钞一分。依古

  • 丰伸额

    清朝将领。亦作芬升阿。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咸丰十一年(1861),以亲军从征河南,防御农民军,擢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帮带察哈尔马队赴援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驻巴罕护台路。光

  • 阿勒根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阿里根、阿里侃、斡里根。居纳邻河(今吉林省境拉林河)、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县北)梅黑河、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的海城、盖县一带)等地。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长城以内

  • 平南

    参见“白朗”(595页)。

  • 五原誓师

    冯玉祥将军在五原誓师北伐的举措。1926年1月,奉直军阀联合逼冯玉祥下野,冯去苏联,所部国民军退据绥西,中共北方区委派出大批党员在国民军中工作,争取该军参加革命斗争。同年9月,冯自苏联返国,表明接受国

  • 马合木

    ?—1508或1509※东察合台汗国第十二代汗。蒙古族。※羽奴思汗长子。1487年,父卒,继位,都塔什干,名义上为汗国大汗,实只统治汗国西部,汗国东部由其弟※阿黑麻汗统治,都吐鲁番,汗国复分裂为东西两

  • 舍剌克炭台吉

    见“卜石兔”(19页)。

  • 马札儿台

    1285—1347元朝大臣。蒙古蔑儿乞氏。谨只儿之子,中书右丞相※伯颜弟。初扈从武宗,继侍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潜邸,任典用太监。仁宗延祐至英宗至治年间,历任吏部郎中、侍郎、兵部尚书、典瑞院使,迁大都

  • 阿弗拉西亚勃王朝

    见“喀喇汗王朝”(2208页)。

  • 博木博果尔

    清初索伦部著名首领。又作博穆博果里、博穆波果尔、博古里、奔博果尔、奔波果尔。鄂温克族(一说达斡尔族)。世居额尔古纳河与精奇里江之间,以地为姓。以才勇见长,得众心,江南北各城、屯俱附之。下辖多科、噶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