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盛京通志

盛京通志

书名。清康熙至咸丰年间,该书屡经重修,版本甚多:①康熙二十三年(1684)奉天府尹董秉忠(今辽宁辽阳人)等奉敕撰,32卷,图9幅,刻本6册;另有康熙五十年(1711)廖腾煃等的续修本,仅增“杂志”一目。 ②雍正十二年(1734)奉天府尹吕耀曾(河南新安人)等修,33卷(较前书增“典谟”1卷),图11幅,钞本10册。对山川、城池、道里皆有订正。 ③乾隆元年(1736)宋筠、王河(浙江绍兴人)等增修,48卷,图14幅,钞本20册。补康熙、雍正朝史事。 ④乾隆十二年(1747)汪由敦等奉敕修,32卷,刻本12册。 ⑤阿桂(满洲正白旗人)等奉敕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130卷,图35幅,名为《钦定盛京通志》,刻本64册。⑥因原志版刊字迹脱落弥多,咸丰二年(1852)雷以諴(湖北咸宁人)等补修,48卷,刻本8册。通行为阿桂等奉敕纂本,有武英殿刊本,民国六年铅印本。该本取材广泛,内容甚丰,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地方总志。内容包括:圣制、纶音、天章、京城、坛庙、宫、山陵、星土、建置沿革表考、疆域形胜、山川(附古山川考)至三十二城池、关邮、津梁(附船舰)、户口、田赋(附旗田官庄税课)、职官、学校、官署、选举、兵防、名官、历朝人物、国朝人物、忠节、孝义、文学、隐逸、流寓、方伎、仙释、烈女、祠祀、古迹(附陵墓)、风俗、物产、杂志、历朝文艺、国朝文艺。本书无论体例和内容,较其它各本都有突破,是研究东北史地系统之书,也是满族史研究者经常征引之历史文献。

猜你喜欢

  • 项崇周

    1856—?清光绪年间苗族抗法斗争首领。又作项从周。苗名年四,亦名项四。云南麻栗坡猛洞野猪寨人。苗族。少年习武,力举百斤。秉性刚正。因猛洞常遭法国侵略者凌辱和武装骚扰,并强迫猛洞各族人民缴纳赋税和服劳

  • 峒蛮

    又作蛮峒、洞蛮、蛮洞。峒(洞)乃唐代所设羁縻州的县以下行政区划。宋代对西南溪峒蛮泛称。元代沿用峒蛮泛指湖广、四川、广西部分民族,而峒蛮中彭、田、向、覃、冉、王、扬等大姓部分与今土家族先民有渊源关系。峒

  • 撒刺阿拨

    见“耶律剌葛”(1315页)。

  • 色颇

    藏语音译,意为“地皮税”或“地方差”。又称“渝差”。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堆穷(小户)向差巴(支差的人)交纳的差税。差巴领种的差地,所有权属西藏地方政府,需支差。堆穷住在这片土地上,即不支差,又喝此地水、拾

  • 阗池

    西域古湖名。见《汉书·陈汤传》。《大唐西域记》作大清池,或名咸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清池,因其对凌山不冻故又名热海,但其水未必温。元《耶律希亮神道碑》作亦思宽。《大明一统志》:夷称亦息渴儿(突厥

  • 景颇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有景颇、载瓦、浪峨、喇期等支称。共有119209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梁河、陇川、潞西、瑞丽5县和畹町镇,还有部分散居于泸水、昌宁、耿马、澜沧

  • 松花江

    水名。中国大河之一,亦为黑龙江最大支流。今吉林省扶余县以上流段,又曰第二松花江,此以下至注入黑龙江处称第一松花江。以其全程或一段流程与嫩江作为一河见于史载的名称有:弱水(汉至晋对第一松花江与嫩江及同江

  • 拉果拉萨·嘉样嘉措

    1803—1865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五十任堪布。藏族。早年入时轮扎仓,获噶让巴学位。由于诵经达到标准,获得然降巴称号。后入闻思堂学级,学完五部大论,由德赤仁波且受具足戒。37岁,任恰达玛职。次年,获多

  • 玛尔汉

    1634—1718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兆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翻译举人,授工部七品笔帖式,累迁内阁侍读、刑部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署骁骑参领,随扬威将军阿密达讨王辅臣。十五年,随征

  • 何拔

    即“诺曷钵”(19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