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脸
又称作面具。契丹民族贵族的一种葬具。用薄铜(或银)板按脸型打制而成,有的鎏金。入葬时,盖于死者面部,为防滑脱,两旁用铜丝套于死者耳部。据《虏廷事实》载:“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家贵之家,人有亡者,”“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从现有出土文物看,形貌各异,大小不一,分别为男、女、儿童各种,男性面具有的还刻有胡须。1981年6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豪欠营辽墓出土一具完整契丹女尸,头罩鎏金铜面具,是典型的器物。
又称作面具。契丹民族贵族的一种葬具。用薄铜(或银)板按脸型打制而成,有的鎏金。入葬时,盖于死者面部,为防滑脱,两旁用铜丝套于死者耳部。据《虏廷事实》载:“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家贵之家,人有亡者,”“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从现有出土文物看,形貌各异,大小不一,分别为男、女、儿童各种,男性面具有的还刻有胡须。1981年6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豪欠营辽墓出土一具完整契丹女尸,头罩鎏金铜面具,是典型的器物。
约1842—?清代德尔格忒土司。又名罗追彭措,俗称甲格马。藏族。丹策多吉泽仁南结土司子。咸丰二年(1852),继土司位,后封为宣慰使。同治元年(1862),瞻对首领工布朗结占领其地,夺土司权,与母被囚
即“段光”(1693页)。
?—285夫余国王。前王麻余之子。父死,年6岁,立为王。晋太康六年(285),为鲜卑慕容廆所破,自杀,子弟走保北沃沮(故地约在今吉林延边地区一带),王城被毁,万余夫余人被掠。晋武帝愍之,下诏存问,并示
东汉时鄯善王。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与莎车王贤遣使向汉贡献,西域复通。二十一年(公元45年)与车师前王等共18国俱遣子入侍,献珍宝,请汉复置都护,以阻遏莎车之侵扰。未获允,侍子被遣还,乃致书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顺治五年(1648),从征江西叛镇金声桓,围南昌府,率本甲喇兵助击,连败敌建武侯王得仁及金声桓兵。十年(1653),承袭其弟钟农轻车都尉世职。十三年(1656),随宁海大将军宜
书名。撰者不详。80卷。作者从国史馆所纂大臣列传原稿本中抄录清初至乾隆末年满汉著名的大臣传记而成。其中满洲名臣传48卷,正传639人,附传138人;汉名臣传32卷,正传279人,附传28人。对研究清史
?—1213金大臣。亦名允升,本名斜不出,一名鹤寿。女真族。完颜氏。金世宗子。大定十一年(1171),封徐王,进封虞王。二十六年(1186),加开府仪同三司。翌年,判吏部尚书,授山东西路按必出虎必剌猛
?—1662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觉尔察氏。安费扬古之孙。初袭牛录章京。崇德三年(1638),授户部副理事官,署甲喇章京,随贝勒岳托攻明,越北京,略山东。六年(1641),随军围锦州,连败明都督洪承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阶级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间为平衡彼此政治关系而缔结的联姻。“和亲”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原是和睦相亲之意,并不一定与联姻有关。后因汉朝遭匈奴冒顿单于侵凌
?—1685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兆佳氏。康熙四年(1665),由闲散授世管佐领。六年,补安亲王岳乐府长史。后历授参领、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十四年(1675),随军征吴三桂,奉命统蒙古兵驻守河南。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