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皇太极

皇太极

1592—1643

即清太宗。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自幼好学,勇力绝伦,多有战功,深得父偏爱。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并列为四大贝勒,俗称第四贝勒。任正白旗旗主贝勒。参与国政,“共理机务”。其文武才能,冠绝满族诸贵族。天命四年(1619),在萨尔浒大战中,转战3路,卓著战功,被努尔哈赤视为“如身之有目”。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以“深契先帝圣心”,为代善等8和硕贝勒推举为后金国汗。次年改元天聪。即位后,改变先攻明的战略方针,制定取朝鲜,攻蒙古的策略,以去后顾之忧。对内审时度势,笼络汉官,安抚汉民,将部分庄园中的汉族“编户为民”。进行社会改革,废止8家分治和4大贝勒共理政务的旧例,加强封建君权。设8大臣或16大臣与诸贝勒偕坐“共同议政”,削弱并分散八旗旗主实权。设立6部,完善封建国家体制。自领镶黄、正黄、正蓝3旗,扩大军事实权,结束八贝勒共理国政的局面,“制令一统之尊”。两次突袭朝鲜,使其朝贡称臣。统一漠南蒙古,笼络蒙古王公贵族,在其封建领主经济基础上,推行军政合一的“盟旗”制度。设立与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门,后改为理藩院。增编“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以增强其战斗力。对明廷采取麻痹政策,声言“讲和”,突扰明边,“残毁”明境。天聪元年(1627),亲率大军攻宁远、锦州。三年入龙井关,进逼北京,强占遵化、永平、滦州、迁安4城。六年,攻大凌河城。九年(1635),定族名称满洲。翌年四月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三年(1638),派军入明境,下40余城,掠25万人。四年攻松山。五年困锦州。七年发动松、锦大决战,使明军精锐丧失殆尽。鉴于太祖时期社会生产的严重破坏,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颁布保护农田法令,加强内外贸易。推行科举,荐举贤才。令巴克什达海改进满文,制出有圈点的新满文。八年(1643)八月九日卒。终年52岁。谥文皇帝,庙号太宗。

猜你喜欢

  • 索伦营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黑龙江徙置。初有兵1018名、眷属数千名。自立1昂吉、6佐领。设领队大臣1人、正副总管各1员。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增2佐领,设八旗,分左右两翼。

  • 伊吾司马

    汉代西域官名。东汉顺帝永建六年(131),以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县境)傍近西域,匈奴常抄掠之,汉复令开设屯田。置之,掌管屯田事务。

  • 合呢呐

    即“呵呢呐”(1388页)。

  • 伯玉

    见“耶律合柱”(1310页)。

  • 都稽

    汉时南越国郎相。番禺南越人。武帝时,南越王赵建德与丞相吕嘉反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秋,汉伏波、楼船二将军奉命率江淮以南10万师讨之。翌年冬,赵建德与吕嘉战败逃亡入海,他率部降汉,料知吕嘉必走高昌

  • 刘悉勿祈

    ?—359晋代铁弗匈奴首领。又作刘悉勿祁。※刘务桓之子。兄弟12人俱依附代王拓跋什翼犍。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铁弗匈奴首领、叔刘阏陋头以部众离叛,惧而东走后,遂尽有其众,自立。被代王遣归本部。三

  • 铁木儿不花

    ①元朝宗室。一作铁木而不花。蒙古孛儿只斤氏。元世祖孙,西平王※奥鲁赤子。至元末,乌思藏(今西藏)不靖,奉父命,率蒙古军及吐蕃军前往讨伐,并留驻军以确保地方道路及边防口岸之安全,于乌思(前藏)设驿站7、

  • 家支头人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首领。有两种:一称“德古”,意为“善于辞令的尊者”,是诺伙奴隶主专政的执行者、地位较高;一称“苏易”,意为“为大家办事的尊者”,地位低于前者。“德古”须熟悉家支谱系和历史典

  • 六陌之役

    见“齐万年”(868页)。

  •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西南,历属扎布让宗管辖。1693年(藏历水鸡年),扎布让宗所立户口、税收簿册,载明此地缴纳之差税项目、数量及户主姓名。1865年(木牛年),该宗所立差税册亦有如上述项目之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