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田五起义

田五起义

清代甘肃回民反清起义。又称石峰堡起义,或称田五、张文庆起义。田五,又名田富,“新教”(即哲赫林耶)教派创始人马明心弟子。为替师马明心报仇,反抗清廷对※苏四十三起义的残酷镇压,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月,在家乡甘肃盐茶厅(今宁夏海源县)首举义旗,以甘肃通渭石峰堡为踞点,与南路张文庆义军,互为应援,克通渭、秦安、隆德、静宁、会宁、固原、伏羌、靖远等地。清廷命甘肃提督刚塔进剿,与义军大战于靖远,义军受挫,四月二十四日退守马营水庄,又遭清军截击,田五受伤不屈,自刎身亡。余部千余由李可魁率领,转战甘肃中部山区,与石峰堡义军张文庆、马四娃等协同作战。五月,张文庆部围攻静宁城、截断西安通往兰州之大道,活动于蹯龙山。伏羌、皋兰、平番、会宁、庄浪、秦安、西固驿等地回民纷纷响应。清总督李侍尧率军尾追,多次失利。清廷又调集陕西、山西、四川等省兵3万余众,命大学士阿桂、福安康等进行“会剿”。义军寡不敌众,失利,李可魁阵亡,张文庆退守石峰堡,拼死抵抗。六月二十三日,清军围石峰堡,断其水源。七月初三日,趁堡内义军举行“开斋节”聚礼之际,进行偷袭,石峰堡义军两千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西爨

    古地名和古族名。见于《云南志》(《蛮书》)、《旧唐书》、《新唐书》等。爨为三国时的南中大姓之一,居于建宁郡(约在今云南曲靖地区),被诸葛亮封为“领军”,其统治区亦称为爨,治下主要为叟族。后势力不断扩大

  • 工布事件

    西藏地区噶玛派反对格鲁派和蒙古汗王的事件。固始汗灭藏巴汗占领西藏,拥立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后,噶玛派在西藏之势力未完全消失,仍进行反抗。明崇祯十五年(1642),以噶举派之噶尔巴家

  • 实鲁剌

    即“完颜永中”(1150页)。

  • 高南容

    渤海王国大臣。仕于大嵩璘和大元瑜为王时。唐元和四年(日本大同四年,809),康王大嵩璘死,元瑜继位,奉命以和部少卿兼和干苑使、开国子身份至日告哀并聘问。时逢日平城天皇丧,嵯峨天皇嗣立。翌年(日本弘仁元

  • 也的迷失

    1225—1294元朝将领。又译也的迷沙、叶谛弥实。蒙古朵鲁班氏。开国功臣朵儿伯朵黑失之子。初事忽必烈于府邸,从攻宋,以骁勇,赐号“拔都儿”(勇士)。世祖中统三年(1262),从宗王拨绰征李璮,以功入

  • 顾琮

    ?—175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礼部尚书顾八代孙,副都统顾俨子。初以监生入算学馆,修成算法诸书。康熙六十一年(1722),授吏部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授户部郎中,迁监察御史

  • 干崖宣抚司

    明清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以土酋曩欢为副长官,自此三年一贡,不绝于朝。正

  • 尔个尼坡策

    彝语音译。意为租佃双方各出一半种子,收获粮食平分。旧时流行于四川凉山美姑巴普、三河以达地区彝族奴隶社会的一种剥削制度。多实行于半山区好地和水田,为实物地租活租之一种。出租者为黑彝、富裕曲伙(曲诺),承

  • 竺法护

    见“竺昙摩罗刹”(1455页)。

  • 小如者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曰小如者部,后人也将其与大如者室韦合称为如者室韦或如者部。《旧唐书》称其在※山北室韦北,所在今有三说:一称其与大如者室韦分布在今嫩江上游西岸支流甘河流域,或说在今呼玛河(旧作呼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