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渥巴锡

渥巴锡

1742—1775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著名汗王。敦罗布喇什幼子。初随父兄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1761)继位后,面临俄国政府日益增强的政治压力,被迫接受旨在削弱汗权的新扎尔固条例。三十年(1765)八月,为抵制俄国向伏尔加河流域大量移民,向阿斯特拉罕省长别克托夫提出抗议。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768—1769),应征亲率2万士兵参加俄土战争,战绩显赫,但损失亦重。在土尔扈特民族生存面临危急之时,毅然决定武装反抗,东返祖邦。三十五年(1770)秋,自高加索前线归来,于维特梁卡(前苏联阿斯特拉罕省叶诺塔耶夫斯克以北)召开只有策伯克多尔济、舍楞、巴木巴尔、罗卜藏丹增和达什敦杜克6人参加的会议,决定次年开始东返。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年1月5日),采取乘敌不备、先发制人的策略,派精锐突袭并歼灭杜丁大尉为首的俄国驻军,率17万余人,分3路迅速抢渡乌拉尔河,摆脱俄军和哥萨克骑兵追击,战胜哈萨克小帐和中帐的骚拢,克服沿途险恶的自然环境,跨越哈萨克大草原,于三十六年六月五日(1771年7月17日)率部抵达伊犁河支流察林河畔,完成东返祖邦的壮举。为妥善解决返归故土的7万余土尔扈特人众的生计,与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等首领于六月十三日抵伊犁会见清参赞大臣舒赫德,并于六月二十五日在舒赫德陪同下启程入觐承德,受乾隆帝多次接见,封卓哩克图汗,管辖裕勒都斯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南路四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三十九年(1774)正月,颁行防盗法纪6条,健全地方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维护了地方秩序的安定。三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775年1月9日)病逝,终年33岁,长子策凌那木扎勒袭位。

猜你喜欢

  • 石宣

    ?—348十六国时期后赵太子。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后赵太和三年(330),石勒行皇帝事,受封左将军。延熙元年(333),封车骑大将军、冀州刺史、河间王。建武三年(33

  • 独解支

    ?—715唐代回纥第六代首领。药罗葛氏。※比粟子。永隆元年(680),嗣父位,继任瀚海都督。以后突厥默啜可汗势强,铁勒旧地尽为所并,遂率众联契苾、思结、浑三部自碛北徒居甘、凉间避乱。以精骑佐唐之赤水军

  • 阿史那昕

    ?—742唐朝突厥族将领。又称史昕。※阿史那怀道子。开元二十八年(740),被唐玄宗册封为继往绝可汗,又作十姓可汗,开府仪同三司、濛池都护,其妻凉国夫人李氏为交河公主。天宝元年(742),奉命赴突骑施

  • 措雪康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庄园在穷结地区。家族成员在清乾隆(1736—1795)中已跻身贵族行列。重要人物有顿柱彭错,光绪十四年(1888)为米本,十六年(1890)握一方兵权,二十二年(1896)

  • 昔剌斡耳朵

    蒙古汗的夏季帐殿。又译昔剌兀鲁朵、失剌斡耳朵。太宗时建于月儿灭怯土,地在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金河上游;一说位于和林东南山地;一说在额德河流域。“昔剌”意为“黄”,“斡耳朵”意为“帐殿”,即“黄色

  • 卜忽秃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

  • 高七

    见“耶律隆祐”(1320页)。

  • 频没部

    契丹部落名。一作濒没。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刚组成时有八部,频没部为其一。有人以为该部

  • 阿哈里

    ?—1676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索绰罗氏,世居吉林乌拉地方。初任分得拨什库(骁骑校)。顺治十八年(1661),随军征山东,连战皆捷。康熙十五年(1676),从征陕西,至显义关,败高定、蔡元马步兵。

  • 金顶回子

    清代于新疆南疆官府置设之维吾尔族小头目。有额设和虚设两种。额设准其使用铜质顶带,定员;虚设为历任大臣沽名私赏,属临时委派,无定员。嘉庆十二年(1807),经松筠奏请,诏允俟额设缺出,择其奋勉者报部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