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渤海国记

渤海国记

①书名。一作《渤海记》,已佚。唐张建章(字会主,汉族,806—866)著。凡3卷。成书于大和九年(835)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记有此书。元末书尚存。书中所记,皆为作者大和七年至九年出使渤海之见闻,涉及渤海国风俗、宫殿、品官等。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唐书·渤海传》较《旧唐书·渤海传》多出之诸王谥号、行政建置、军政官制、物产,皆取于是书。 ②书名。黄维翰(江西崇仁县人,?—1931)著。作者久仕东北,曾任呼兰、龙江两府知府,著有《呼兰府志》和《黑水先民传》,此为晚年之作,书稿初成其人即殁。鲍奉宽为之整理,断者续之,阙者补之。经王晋卿审定,金毓黻校正,于1935年由辽海书社刊行。现尚有1968年台北广文书局和1977年文海出版社本。全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内分国统、种族、礼俗,中篇包括地理、职官、人物、物产,下篇有朝贡中国、交聘日本、比邻新罗、移国契丹、遗民、杂识、年表等。该书价值,取材比此前所出之《渤海国志》丰富。除汉文献外,尚酌采日本、朝鲜一些古籍中的渤海记事;对诸书中同一记事之差异,多数用注文作了校勘;还首先考出渤海国在末王大諲譔前,尚有大玮瑎一王;对史载渤海中央机构、职官和军事制度,比《渤海国志》作了更详的类比。不足之处,主要是对渤海史中某些问题认识模糊,有的考证欠确。

猜你喜欢

  • 花华素花华

    纳西语音译,意为《三大欢乐调》。纳西族中广为流传的民歌曲调。由《猪歌》、《赶马》和《烧香》等3个民歌组成。其内容主要是歌颂劳动生活,传授劳动知识,赞美男女青年建立在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基础上的爱情。

  • 结射率

    见“阿史那结社率”(1241页)。

  • 萧朵鲁不

    ?—1177?西辽大臣。契丹族。兵马都元帅※萧斡里剌之子。因娶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女普速完,拜驸马。绍兴十三年(1163),仁宗耶律夷列卒后,遵遗诏由其妻称制,是为承天太后,时妻与弟萧朴古只沙里私通,为

  • 西汉时匈奴王。※乌珠留若鞮单于子,※稽留昆之同母兄。任匈奴右大且渠。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单于侍子稽留昆自汉还归后,复受遣与妇入侍汉。后还归。

  • 瑶里孛迭

    ?—1206金将领。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窟自猛安陀罗山谋克人。女真族。瑶里氏。以军功历海滨令,迁徐王府掾,再任御史台。升同知震武军节度使事。明昌(1190—1196)初,为唐州刺史,后历

  • 虎温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承天皇太后※崇德宫。

  • 有段石锛

    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一种典型石制工具。多为长方扁形(有一小部分为柱状),一面斜削为刃口,背面中部隆起,有一道横脊和浅沟。便于捆缚在有曲叉的木柄上,形如小锹,作砍掘之用。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江苏、

  • 苗俗纪闻

    书名。清代方亨咸著。1卷。记述沅州以西苗族习俗。其中包括服装、贸易、婚丧、语言、祭典等。辑入《檀几丛书》与《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八帙。

  • 常安

    ①古地名。四川灌县。原名都安,晋时属汶山郡,曾改为常安。晋元康八年(298),汶山兴乐县羌、胡起兵,与益州西夷校尉麹炳、牙门将孙眺战于常安。 ②陕西长安。晋太元十一年(386),羌人姚苌建立后秦,即帝

  • 犍陀卫

    见“乾陀罗”(19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