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清会典

清会典

书名。清典制文献。原名《钦定大清会典》,或称《大清会典》。清官修。记载各级行政机构的编制、职掌、事例,为清朝一代典章制度的总汇。仿《明会典》修,但其不追溯前代,只谈当代的典章事例。清修会典始自康熙朝,历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凡五修,五部会典内容大体相同,由于年代不同、典章制度或因或革,有变化。从《乾隆会典》起,将会典和会典事例分开,以会典为纲,则例为目。修嘉庆、光绪两会典时,又把图单独编册,于是有《会典》、《会典事例》和《会典图》三个部分。五部会典是:《康熙会典》162卷,康熙二十三年(1684)奉敕撰修,二十九年(1690)书成,起崇德元年(1636),止康熙二十五年(1686)。 《雍正会典》250卷,雍正二年(1724)奉敕撰修,十年(1732)书成。续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至雍正五年(1727)事。《乾隆会典》分《会典》100卷,《则例》180卷,乾隆十二年(1747)奉敕撰修,二十九年(1764)书成。删去已裁汰之行人司、僧录司、道录司和四译馆。增领侍卫府、八旗都统、前锋护军步军都统等门目。是书起自清初,止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其中理藩院止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而奉特旨增入者,则不拘年限。《嘉庆会典》嘉庆六年(1801)开始撰修,二十三年(1818)书成,分《会典》80卷,《事例》920卷,《图》132卷。所载内容以嘉庆十七年(1812)为限。《光绪会典》为今通行本,分《会典》100卷, 《事例》1220卷,《图》270卷。光绪十二年(1886)开馆撰修,二十五年(1899)书成。凡光绪二十二年(1896)前有关典制,一律纂入。有光绪间内府刻本及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等刊本。对研究民族史和满族史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鄋瞒

    春秋时长狄的主要支系。简称“鄋”。一说为长狄的自称。孔子称其为防风氏(汪芒氏)后裔。周代北迁为鄋瞒,事详“长狄”(363页)。

  • 丰州川

    即“丰州滩”(198页)。

  • 玛克索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打围大神”(猎神)。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狩猎是旧时赫哲族的重要生产部门,他们相信有专司狩猎的神,供奉它,能保佑多得猎品。其为管理打猎一切事宜之神,神形

  • 大乘法王

    明代授予西藏萨迦派大德昆泽思巴的封号。永乐十一年(1413)昆泽思巴入京,成祖封之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礼遇在大宝法王下,大慈法王上。后该

  • 张怀寂墓志铭

    清宣统二年(1910)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楷书志文33行,满行35字。述张怀寂家世并记唐武则天时征伐吐蕃,收复西域四镇事迹。

  • 阿达哈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其爵称之参将、游击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以一、二等参将对等改称为一、二等扎兰章

  • 活约地

    清代蒙古族按规定年限典与汉人到期赎回的土地。蒙古族将户口地等典与汉族农民耕种,双方立契约,规定典租年限,期满交还典价,即可赎回,但也出现此种典租地在蒙汉民之间辗转典租,及到期不赎而加典价的现象。

  • 赖护

    ?—1651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屡从征有功,升至梅勒章京。顺治元年(1644),恩诏授半个前程。继从豫亲王多铎镇压农民起义军,平定河南、江南,率本固山兵连破自潼关山上来攻和夜袭之义军,又在潼关击败

  • 镇西厅

    见“八儿思阔”(26页)。

  • 香葆拜古墓

    又称香保古墓、香保保古墓。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3公里处。1976、1977年发掘。分土葬墓和火葬墓。土葬墓为竖穴土坑,内葬1人或2人,部分墓内有殉葬现象。出土陶制器皿,也有少数铜、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