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尼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参见“哈尼族”(1633页)。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参见“哈尼族”(1633页)。
1715—1812中国伊斯兰教胡门门宦创始人。经名哎布则地。甘肃东乡(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东乡族。因其胡须长而命其所创门宦名胡门。又因其原籍为东乡红泥滩,故又称“红门门宦”。幼年在清真寺学经,后
1870—1952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翻译家。字仲明,号秀真,以字行。经名萨里哈。天津塘沽人。回族。父母早亡,由祖父母抚养。少年时以卖烧饼为业,生活清苦。后从师李正先阿訇,学习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
?—1852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他拉氏。道光八年(1828),由护军擢护军校。十年,赴喀什噶尔参与镇压安集延、布鲁特回族起事。二十一年(1841),官湖广督标左右二营游击,参与镇压崇阳县钟人杰反
见“薛列河卫”(2543页)。
金朝开国功臣之一。名亦作蒙刮、蒙适、蒙括、瞢葛。女真族。完颜氏。太祖收国元年(1115),从阿骨打战辽天祚帝于㢮门,身被数创,力战,功著。太宗天会四年(1126),从右副元帅完颜宗望攻真
十六国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前秦建元(365—384)中,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译经。十九年(383),成《阿毗昙八犍度论》。翌年,复成《阿毗昙心论》。后渡江南下,适高僧※道安已逝,遂被
明、清四川藏族土司名。清雍正七年(1729),六藏图都喇嘛归清,清廷准其承袭明时木里安抚使职,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木里(今木里藏族自治县)。嘉庆至道光间(1
中国佛教胜地之一。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20余公里处炼洞区境内,为宾川、洱源、鹤庆三县交界处。该地山势背西北面向东南,前伸三支,后出一趾,形似鸡爪,故名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多由男子担任。传说其附体的神灵为狐狸、野鸡、兔子等一些成精的小动物。能给人扎针、占卜。
官名。州判官为知州行政助理,分掌粮粟、屯田、水利、巡捕、牧马等事,秩从七品。明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令其谨守疆土,附辑土民,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颁给铜印、敕书,赐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