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达裕
明代蒙古可汗额勒伯克的大臣。亦译浩海太尉、郭海太尉。瓦剌绰罗斯(后改称准噶尔)部领主。为人奸诈,阿谀奉承可汗,乱其内政。明建文元年(1399),为谋取蒙古丞相职位,管辖瓦剌诸部,怂恿额勒伯克汗杀死汗弟哈尔古楚克鸿台吉,夺取弟媳鄂勒哲依图鸿郭斡妣吉。不久,中妣吉离间计,君臣反目,虽射断额勒伯克之手指,但终被擒杀,皮被剥送妣吉。事后,可汗发现中计,遂封其子巴图拉(马哈木)为丞相。
明代蒙古可汗额勒伯克的大臣。亦译浩海太尉、郭海太尉。瓦剌绰罗斯(后改称准噶尔)部领主。为人奸诈,阿谀奉承可汗,乱其内政。明建文元年(1399),为谋取蒙古丞相职位,管辖瓦剌诸部,怂恿额勒伯克汗杀死汗弟哈尔古楚克鸿台吉,夺取弟媳鄂勒哲依图鸿郭斡妣吉。不久,中妣吉离间计,君臣反目,虽射断额勒伯克之手指,但终被擒杀,皮被剥送妣吉。事后,可汗发现中计,遂封其子巴图拉(马哈木)为丞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左厢神勇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十二监军司之一。驻地在夏州(今陕西横山县)以东明堂川(今榆林河)之弥陀洞。毅宗奲都六年(1062)改称神勇军(神猛军)。备宋麟、府2州
参见“戈什哈”(283页)。
1607—1677明末清初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四、五岁时跟兄长曲哇仁波且学习诵读经文,7岁授居士戒,10岁出家为僧,取名噶登措尼。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师徒同赴西藏,在噶丹寺朝拜达龙扎巴,受沙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契丹传》,《辽史》沿袭之,然他载有异,该书“显祖纪”与“勿吉传”即将此部与※“黎”部合记为一※“匹黎尔”部,《册府元龟》与《通典》记为“匹黎”。据契丹古老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机关刊物。为我国用蒙文宣传革命思想的早期刊物之一。1925年11月16日创刊。未署明出版地点,从出版时间看,应是该党中央所在地张家口。编辑主任是齐庆毕力格图,出版主任为阿拉坦。共出版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阶级(阶层)的称谓之一。又作嘻玛卜。珞巴语音译,“嘻玛”意为“穷”、“贫”,“卜”意为“人”,即“贫穷阶级”、“贫困户”。※“特列多崩”占有的各项财产如奴隶、牲畜、妻子、土地、
见“循化”(2258页)。
古县名。西汉置,属金城郡。故城在今甘肃皋兰县西南。史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一说,称金,取其坚也。东汉属凉州金城郡。晋因之。西秦乞伏乾归自苑川(今甘肃榆中县东北)迁都金城,称河南王,后改称金城王,即
见“和礼霍孙”(1448页)。
见“奥失部”(2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