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汪什代海千户部落

汪什代海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亦称汪什代克族、下汪什代海族。在青海省海北天峻县内。“环海八族”之一。为海西最大藏族部落,有千户、副千户及下辖18个百户。原为黄南鲁本族之一支,住黄河南岸同德羊直乃海散木地方。首领为哇洛,因常渡河抢掠海西蒙古族,清朝派兵征之,后驻牧于今共和县倒淌河一带,部分居阳山称“宁果尔”;部分住阴山称“世木果尔”。后“宁果尔”部投果洛,率众迁兴海地区,遂成上汪什代海部落;“世木果尔”部由哇洛率领迁海西与蒙古交错杂居,被称为下汪什代海。道光三年(1823),西宁办事大臣武隆阿授头人哇洛以千户执照。后黄河沿岸一带藏民迁至天峻县,形成诸小部落,受汪什代海千户管束。后千户绝嗣,以黄河南蒙古亲王亲戚完托入赘承袭。1935年,马步芳于青海地区划分保安区,以汪什代海为第十一保安区,华布藏任保安旅长和千户。下辖环仓、厄化、夏日果、阿日沟、拉果什结、扎查、沙年、特哈、花什江、尕雪、年乃亥、莫合欠、莫合穷、那格扎、多巴娘娃,块日寺、多巴索玛、郭那18个百户部落。部内有阿汉达勒寺、扎查寺、郭那寺3座寺院。

猜你喜欢

  • 亦启烈

    即“亦乞列思”(872页)。

  • 多仁班智达传

    藏文书名。西藏贵族学者多仁丹增班觉著。成书于18世纪中叶。著者出身“噶细瓦”(藏语意为“四喜”)家族,祖父贡布欧珠饶丹,被清朝封为“公爵”,尊称公班智达,居拉萨之官邸名“多仁”,故以名书。该书主要记载

  • 帖木儿

    ①(1336—1405) 中亚※帖木儿汗国创建者。又称中亚帖木儿、异密帖木儿。出身于蒙古巴鲁刺思贵族。世居河中(今中亚泽拉夫善河流域撒马尔罕一带)渴石附近。因娶察合台汗国合赞汗之女为妻(异密忽辛寡妻)

  • 旺布

    ?—174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一等台吉※巴朗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父卒,次年,袭札萨克一等台吉。三十五年(1696),扈从康熙帝征准噶尔部

  • 仡央语支

    或称仡央语群,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我国贵州省中部、西部,云南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主要语言有仡佬语、拉基语、普标语、布央语、耶容语、木佬语等。这个语

  • 必思

    元代云南思陀路哈尼族大首领。元军进军云南,至元十二年(1275),“罗槃国”主阿禾必归降后,他率领哈尼族人民联合当地白衣(傣族)等各族共同反抗元朝统治。十七年(1280),张立道任临安广西宣抚使,兼管

  • 四月八

    苗族节日。相传苗族先民原住格洛格桑(今贵州贵阳一带),后遭统治者攻打,首领亚努率众抵抗,因力量悬珠,不幸战死,时值农历四月初八。为凭吊亚努,世代于是日聚集其牺牲地(一说为埋葬地),今贵阳喷水池附近,举

  • 父权制

    以男子为氏族长或家族长的制度。父系氏族晚期出现的家长制家庭即典型的父权制家庭。我国汉族和某些少数民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一夫一妻家庭,则是父权的延伸和发展形式。许多少数民族阶级社会里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 苏戛

    见“耶莫”(1300页)。

  • 柯尔克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族自称,一般释为“四十个姑娘”;另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或谓为“草原人”等。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其他各县和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