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氐人国

氐人国

古代传说中的氐人或互人之国。成书于战国至汉初的《山海经·海内南经》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大荒内经》云:“有互人之国,人面鱼身。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称:“互人,即《海内南经》氐人国也。氐、互二字盖以形近而讹。”有的学者认为《山海经》中载有“氐人国”,说明战国时氐人已作为独立的民族集团而存在。

猜你喜欢

  • 布达齐

    ?—1644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土谢图汗※奥巴弟。天命十一年(1626),随奥巴朝觐后金努尔哈赤,赐号札萨克图杜棱。天聪二年(1628),因随兄私掠察哈尔边地,遭诘责。六年(163

  • 夏扎·汪曲结布

    ?—1864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噶伦敦珠卜多尔济之子。生于扎什伦布寺附近之巴南木地方。任噶伦。道光二十一年(1841),森巴人侵入阿里,奉命随索康率藏军驰援,并参加停战谈判,恢复阿里与拉达克原

  • 汉军火器营

    清代八旗汉军中兵种之一。始设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太宗皇太极命名为“乌真超哈(重兵)一旗”。因系由八旗※汉军枪营、※汉军炮营以及护炮的※藤牌营所组成,故名。

  • 番大租

    清代汉人租种台湾高山族土地所纳地租。清统一台湾后,大陆人民移台日增,侵垦高山族土地日多。雍正五年(1727),朝廷为避免纠纷加剧,规定高山族村社保留一定土地,即大社500甲(1甲约11市亩)、中社40

  • 金齿

    ①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之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因其俗“以金镂片裹其齿”为饰,故名。分布于唐代南诏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明

  • 金城郡

    古地名。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以边塞阔远,析张掖郡的令居、枝阳,天水郡的金城、榆中,陇西郡的枹罕、允吾(?)六县置。郡治原在金城(今甘肃皋兰西南),神爵二年(前60),赵充国镇压先零等羌起义后,统

  • 阿俄魁

    怒语音译,即竹锄。旧时云南省怒江地区的怒族等少数民族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原始生产工具。利用当地生长的一种坚硬的龙竹自然分桠部分用砍刀削制而成,竹的主干部作柄,长约1米,分桠留15—20厘米,削尖作锄身,

  • 丁零

    古族名。亦作丁灵、钉灵、丁令。古音读作“颠连”,自称狄历。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后正式见于《史记·匈奴传》。一说丁零之历史应追溯至《山海经》所载我国传说时代和商周的鬼方。春秋战国时,分布在东起今贝加

  • 鲁胤昌

    见“鲁允昌”(2267页)。

  • 召火哈

    参见“滚课”(2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