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鲁益旺波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名僧。昆杰贝波切之子。先辈曾任赤松德赞的内相。桑耶寺建成后,为最早出家的七僧人之一。精通梵文及佛典,曾将许多佛经译成吐蕃文,为赤松德赞时著名“三中译师”之一。其著作在今存大藏经中有载,多为密宗咒类,约有50余部,如《宝塔陀罗尼》、《生智陀罗尼》、《护自身陀罗尼》以及《妙瓶陀罗尼》等等。在《布顿佛教史》中亦载其目录。其后裔即萨迦世系。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名僧。昆杰贝波切之子。先辈曾任赤松德赞的内相。桑耶寺建成后,为最早出家的七僧人之一。精通梵文及佛典,曾将许多佛经译成吐蕃文,为赤松德赞时著名“三中译师”之一。其著作在今存大藏经中有载,多为密宗咒类,约有50余部,如《宝塔陀罗尼》、《生智陀罗尼》、《护自身陀罗尼》以及《妙瓶陀罗尼》等等。在《布顿佛教史》中亦载其目录。其后裔即萨迦世系。
见“布姆杜”(466页)。
见“也速该”(141页)。
见“季父房”(1454页)。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纳道寺。在甘肃卓尼县多坎乡大峪沟口,地处洮河南岸。据《安多政教史》载,清康熙十五年(1676)由西藏彭域杰乌岗哇高僧赛康巴桑结嘉措,在第九代卓尼土司杨朝梁资助下修建并主持教务。有经堂
见“博尔赤”(2150页)。
渤海王国官员。仕于宣王大仁秀之世。唐长庆三年(日本弘仁十四年,823)冬,奉命率101人出使日本。十一月抵日加贺登陆。日廷以12年一通聘期未到,国内连年歉收,人民贫困,朝廷苦于迎送等为由,拒绝使团入日
景颇语,意为“家外奴隶”,参见“木样”(254页)。
元代书画家,诗人。原名唐古德,字立夫。以“马”为姓,以号行。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祖父随蒙古军东迁,占籍怀孟(今河南沁阳县),后定居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元曲家、书法家马九皋胞弟。历任江西行省令史、淮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伯字1083号卷子。为吐蕃驻陇州大臣于猪年(当是公元831或843年)从陇州节度衙发布之命令。陇州大臣据两汉人部落(即阿骨萨、悉董萨两部,公元820年建立)长官呈禀,得知吐蕃贵族勃松及
见“完颜珣”(1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