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城府

新城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西北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治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市境)。辖域东西420里,南北170里。东界榆树厅,西接郭尔罗斯旗,南邻长岭县,北及黑龙江肇州厅。汉、晋为扶余族地。隋、唐属伯咄靺鞨。渤海为扶余府境。辽属长春州东北境,有达鲁古部人居之,隶北府节度。金为肇州始兴县。元仍其旧。明初为三岔河卫,后入乌拉部。曾为蒙古人所居。清初抚定蒙古,设伯都讷站(旧志作讷拉红)。康熙三十二年(1693),设副都统镇守。雍正五年(1727),增置长宁县,隶奉天府尹。乾隆元年(1736),罢县。二年改州同。十二年,罢州同,以地属吉林理事同知。二十六年,改属副都统,并置理藩院蒙务主事,掌蒙古事宜。嘉庆十五年(1810),改伯都讷厅。光绪八年(1882),移治孤榆树屯。三十二年升府,更名为新城,治伯都讷,改隶西北路道,府城为康熙三十二年新筑土城,以别于城北之伯都讷台站,故称新城。清末民初,治内有汉、满、蒙等民族居住。

猜你喜欢

  • 十六地方官

    唐吐蕃官名,又译称“十岑”。指吐蕃“四如”或“五如” (“如”即军事行政单位“翼”)中每如所设的16个地方官,即16域本。如伍如的16地方官是:堆隆、隆雪、墨竹、当雪、萨凯、热卡夏、帕兰、恩兰、昌域、

  • 重九

    蒙古族习俗之一。以九数为隆重、吉祥。如成吉思汗建国时树立九游(亦作“九斿”、“九足”、“九脚”等,指旗上之飘带、穗子)白旄纛;每岁逢重九或四月九日,大会诸王于汗廷并举行祭典。祭礼时,羊鹿野豕等祭品亦采

  • 库鲁克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北右末旗”(1452页)。

  • 宴只吉带

    见“野里知吉带”(2046页)。

  • 赐田

    朝廷赏赐给皇族、勋臣和寺观的土地。历朝多有之,辽、金相沿,元代极盛,赏赐之滥,数量之多,远非前朝所比。有时一次赐田5千顷。其田主要取自亡宋的官田和宋室皇亲的私田、断没豪门的田业、勒买入官的民田。受赐者

  • 哈利勒·速檀

    ?—1509或1510明代天山乞儿吉思(柯尔克孜)人首领。东察合台汗国阿黑麻汗(一称土鲁番王)之子。明弘治十七年(1504),父卒,兄弟为争夺汗位内讧。长兄满速儿汗继位后,受排斥,西奔天山乞儿吉思处,

  • 许夫人

    宋末元初畲族起义军女首领。畲族,广东潮州人。宋景炎二年(1277)七月,与陈吊眼组织汀、漳一带的畲族人民武装“畲军”,积极参加以文天祥、张世杰等宋臣将领领导的抗元斗争,曾率军助张世杰围攻泉州。元至元十

  • 不秃

    见“孛徒”(989页)。

  • 诺劳孜

    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节日。又译“诺鲁孜”。波斯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约于每年公历3月22日举行(和伊朗古太阳历相差一天)。历史悠久,大概在其先民居住于叶尼塞河流域时就已出现,有辞旧迎新、祈

  • 尉迟屈密

    唐时西域于阗王,又作尉迟屋密、尉迟㕎密。姓尉迟氏。原臣于西突厥,贞观六年(632),遣使赴唐献玉带,十三年(639)又遣子入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