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斡米南

斡米南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举行的最大祭典。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每个雅德根(大萨满)每隔3年举行1次。一般在农历三四月间,在其家或屯子附近进行,持续3天。内容包括给诸神献礼,为本氏族或村屯的人消灾求福等。日期定后,通知本氏族人和经其治过病的异姓或他族人。举行前两天,砍3棵桦树,两棵立室内,上挂“霍卓尔·阿彦”和“阿巴嘎尔歹”神的铜制面具;一颗立室外6丈远的地方,上挂“吉雅其”(管牲畜之神,财神)、“带拉勒”和“克亦登”(妇女娘家祖神) 3神偶像。届时,男女老幼牵着牛、羊,携带酒、香、哈达等礼物来参加。届时,请一富有经验的雅德根(称“达雅德根”)作指导。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跳3次神。每次跳神,先由达雅德根敲鼓念咒,为主祭雅德根请神降临参加盛典,然后在达雅德根的引导下两人绕树跳神,并合唱跳神歌。跳到疯狂时,主祭雅德根突然仰倒,表示神已降临附体。还愿者和祈求神助者,手捧盛酒或牛奶的小木碗跪其前,陈述还愿的牛羊和请求消灾除害。完后,又跳。第三天举行“库热”仪式,所有参加人聚集屋外,两雅德根用皮绳(用整张牛皮割成没有接结的约12围长的皮条)把众人围住,各执皮绳一端用劲拉一次,然后松开量绳子长短,如此反复3次。皮绳长了,是人口兴旺的象征。接着把皮绳绞成3股,两雅德根各拿皮绳一头,让围在“库热”圈内的人们从绳下钻出,传说这样可避免疾病。仪典结束之夜还进行给神吃血仪式,将牛血,掺些牛奶、奶酒,往神偶上涂抹。主祭雅德根送达雅德根马或绸缎布匹等作为酬谢。

猜你喜欢

  • 图明额

    ?—1847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奚他拉氏。由官学生考取翻译生员。嘉庆六年(1801),补工部制造库库使。十四年(1809),补笔帖式。十九年(1814),升都水司主事。道光五年(1825),升员外

  •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文一汉文双解通俗语汇集。西夏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成书于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1190)。木刻本,蝴蝶装,共37页,至少有两种版本传世。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其中记有“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

  • 白水羌

    ※西羌的一支。因居于白水(今四川南坪、甘肃文县之白水江)而得名。水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羌)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西北与※黑水羌相邻。东汉时改广汉北部都尉为阴平郡以统其众。曹操伐蜀,曾使张既徙武

  • 翁牛特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谔楚因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巴颜岱洪果尔诺颜始称所部之名。原称阿噜蒙古,初臣属察哈尔,为摆脱林丹汗侵虐,其曾孙逊杜棱等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归附后金。崇德元年(1636),编为左右翼

  • 康孟祥

    东汉佛教译经师。祖籍康居。献帝兴平元年(194)至洛阳。素有慧学之称。因闻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南境)求得梵本,遂与印度佛僧竺大力协作,译为汉文。自抵洛阳至建安四年(199),先后译出《中本起

  • 结射率

    见“阿史那结社率”(1241页)。

  • 义州

    地名。①渤海王国置。为铁利府所统六州之一。辽灭渤海后,其民大部分被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之西拉木伦河旁,初袭用原州名,重熙元年(1032)降为义丰县,后又更名富义县,隶辽上京道庆州。 ②金天德三年(11

  • 哈德成

    1888—1943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名国桢,以字行。经名希拉伦丁。陕西南郑人。回族。后随父寓居上海。曾先后到镇江(今江苏镇江市)、河南沁阳县等地,学习伊斯兰教经典。继赴陕、甘诸地游学。后归里,

  • 古惹巴惹

    地域名。位于西藏门隅地区南部边界线即概里巴拉山口南。历史上为我国边境民门巴族越冬居住点。其像楔子般嵌入阿萨姆平原。地处西藏、不丹通往印度之要冲。因阿萨姆的博底亚等部落民向北侵占,后以交纳地租、赋税,租

  • 宝庄

    见“蒲昌县”(2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