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文海

文海

①西夏文字书。著者不详,成书约在西夏早期。原书有平声、上声、杂类三部分。现存为12世纪中期木刻本,已残,蝴蝶装,页面29×18厘米。上声部分全佚,平声、杂类有部分残缺,计有110页,3000多字条。每页版口分别标有西夏字“文海平”、“文海杂类”以及页数。每面各有7竖格,被注释字占满格,注释字较小,双行占一格。平声97韵,每韵中所属字以声母和介音的差别为序。同音字集为一组,各组间以小圆圈相间隔。无同音字者为独字。据另一部西夏文字书《文海宝韵》知上声有86韵。杂类则是平、上两部分的外篇,其中又分平、上两类,每类内以声母九品音分部。每一字条注释分三部分。首以4个字分析字形构造,多采用合成法。合成时可选用一个字的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中部、大部或全部。次以较多的字解释字义,常用解说字义、组成词组、同义词、反义词相注,指明类属和用途等方式。最后以反切法注音,同音字组中反切上下字标在第一个字下。体例上兼有《说文解字》和《广韵》的特点。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1909年出土于我国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1969年苏联К.6=克平和Е.И.克卡诺夫等出版《文海》一书,刊印影印本并翻译、研究。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有汉译文、索引和原文影印件的《文海研究》。 ②(?—1899或1900)清朝大臣。字仲瀛。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以翻译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侍读。光绪九年(1883),转御史。建议培养人才,宜令中外大臣杜徇情,励廉耻,以植其本,被采纳。十四年(1888),官贵州安顺府,调贵阳。二十二年(1896),数迁至按察使,加副都统,充驻藏办事大臣。恩威并用,使川藏孔道之博窝等地稍安。二十五年(1899),因病入川治疗,卒于途,依尚书例赐恤。

猜你喜欢

  • 血亲复仇

    见“血族复仇”(821页)。

  • 特额木

    木筏。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嫩江支流诺敏河一带,是这一地区鄂伦春人过去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十几根粗木杆绑成排,用作水上运输东西或摆渡等。

  • 尼宫哈利

    珞巴族崩尼、崩如、纳等部落对军事首领的称谓。亦作尼宫东白、蒙宫达蒙乃(女)。一般自然形成,也有民主推举产生。由有组织指挥作战才能、机智勇敢、办事公正、富有生产经验、善于言辞、勇于负责,并在村寨或氏族内

  • 懿璘质班

    1326—1332元朝皇帝。又译懿璘只班、懿怜只班、亦璘真班,亦怜真班。蒙古孛儿只斤氏。明宗※和世㻋与八不沙皇后次子,惠宗妥懽贴睦尔弟。文宗天历三年(1330)封鄜王。至顺三年(1332

  • 耶律天祐

    金末投蒙将领。契丹族。为河北西路安抚使※耶律忒末子。早年仕金。成吉思汗九年(1214),率众3万随父投蒙,入蒙后授招讨使。十六年(1221),从父略邢、洺、磁、相、怀、孟等地,多获战功。次年,父致仕,

  • 介梦

    拉祜语音译。解放前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对佛教庙宇头人的一种称呼。过去拉祜族群众大多尊崇佛教,许多较大的村寨都筑有佛堂,由熟悉佛理和佛教戒律的年长者担任佛堂住持,相当于汉族地区的“长老”和“方丈”。长居佛

  • 塔里亚特碑

    突厥文碑铭。又名《铁尔浑碑》。1957年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塔里亚特地方发现,为属于葛勒可汗的第二碑文。约存30行。

  • 漠北

    蒙古地区名。亦作幕北。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将高原分为南北两个地区。该沙漠带东起兴安岭西麓,西至天山东侧,约宽1000公里,长达2000余公里。此指大漠以北地区。昔匈奴曾据有漠南、漠北之地,汉武帝元狩四年(

  • 角端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瑞兽。又作角��。《南村辍耕录》等称:相传其形怪异,色绿,高数十丈,头生一角如犀牛,形状似鹿而生马尾,能日行1万8千里,通晓诸国语言。据云成吉思汗西征时于印

  • 速忽鲁碗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诸宫下均设抹里。速忽鲁碗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