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八

撒八

①契丹语音译,“迅速”之意。后被女真语借用。辽代契丹人和金代女真人均有以此命名者。如萧撒八、耶律撒八、完颜撒八等。 ②(?—1161)金代起义军领袖。契丹族。初仕金任招讨司译史。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征发西北路契丹丁壮从军侵宋,契丹人恐丁壮从军后遭邻族侵掠,请求免征,遭拒,遂与孛特补等聚众愤杀牌印燥合和招讨使完颜沃侧,夺取招讨司所贮兵甲3千副,举义,推都监老和尚为招讨使。山后、山前诸群牧之民杀金群牧使,五院司部民杀节度使,辟沙河千户十哥等杀金朝乌古迪烈招讨使乌林答蒲卢虎起兵响应。括里领导的起义军2千余人亦与之会合,势益盛。五月,拒战金右卫将军萧秃剌等,六月,抗击枢密使仆散忽土、西京留守萧怀忠军,迫萧秃刺退守临潢。后率部向西北转移,仆散忽土、萧怀忠、萧秃剌亦因逗留不追被金帝杀。义军西行中,发生分裂,原居山前的起义者,不愿西行投西辽反金,主张回军占领契丹人家乡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起义军六院节度使移剌窝斡、兵官陈家杀撒八,拘捕老和尚、孛特补,领兵东还。 ③见“萧孝忠”(1994页)。

猜你喜欢

  • 西部奚

    奚族之一部分。唐代末年,※契丹崛起,奚族为其所役属,后因不堪受虐,部分西迁妫州(今河北怀来)北山投唐,别为西奚,原部居古北口外琵琶川(今辽宁建昌县境)一带,遂有东、西奚之称。至辽太祖五年(911),为

  • 密儿纪

    见“蔑儿乞”(2442页)。

  • 弘隐

    见“耶律化哥”(1307页)。

  • 仲巴呼图克图

    清代西藏扎什伦布寺总管。藏族。其母为拉达克王之女。六世班禅※罗桑贝丹意希之兄。为管理班禅商上事务的商卓特巴。乾隆四十五年(1780),陪班禅入京祝贺乾隆帝七十寿辰,赐“额尔德木图诺门罕”名号。班禅于北

  • 旗军志

    书名。清金德纯(祖籍辽宁辽阳,汉军正红旗人)撰。不分卷。该书叙述八旗制度之起源及阀阅之等、爵秩之序、春秋讲武之政与赏罚之法等。行文简明扼要。对研究满族社会历史有参考价值。有《昭代丛书》、《学海类编》及

  • 周摇

    519—602北周、隋将领。字世安。河南洛阳人。鲜卑普氏(后改周氏),先世为拓跋宗室十姓之一,北魏北平王右六肱孙,南荆州总管周恕延子。少赐毅,有武艺。西魏时,官至开府仪同三司。557年,周闵帝即位,赐

  • 圣王

    渤海人对其国王的称呼。渤海民在不同场合对其王使用不同称呼:民间俗称“可毒夫”,笺表书“基下”,而当面则呼“圣王”。

  • 善玉山

    古山名。所指过去有人推测在今西辽河南源老哈河南。南北朝时,从东北重镇和龙(今辽宁朝阳市)至勿吉族境,经此山。

  • 匹裂

    契丹语音译。“木杯”、“木瓶”之意。宋人刁约于嘉祐元年(1056)出使契丹时,曾用汉语与契丹语交杂作《北语诗》,内有“钱行三匹裂”句,自注:“匹裂,似小木罂,以木为之,加黄漆。”

  • 丛会

    ①解放前云南省金平、屏边等县瑶族村寨一种社会活动形式,即村民代表会议。通常每年举行一次(也有一些“红头瑶”村寨举行多次)。如屏边的“蓝靛瑶”于每年二月二日举行一次,持续3天,全寨每户派一名男子参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