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弘

拓跋弘

454—476

北魏皇帝。465—471年在位。又称第豆胤、万民。鲜卑拓跋氏。文成帝※拓跋濬长子,为李贵人所生。文成帝太安二年(456),立为皇太子。和平六年(465)五月,即帝位。年幼,侍中乙浑专权,擅杀尚书杨保年等,自为太尉、丞相。天安元年(466),乙浑谋反,诛之,冯太后临朝称制,引中书令高允、中书侍郎高闾及贾秀共参大政。初立乡学,郡置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60人。皇兴元年(467),遣军至长安讨平东平王拓跋道符之反。同年,始亲政,明赏罚,拔清官,黜贪污,勤于为治。屡遣军败宋兵,占有淮北之青、冀、徐、兖四州及淮西地。三年,徙青、齐民于平城,置平齐郡以处之;用沙门统昙曜之言,以平齐户及诸民能输谷入僧曹者为僧祗户,以重罪犯及官奴为佛图户。因连年旱饥和用兵,山东之民疲于赋役,命依民贫富为三等输租,等为三品:上三品输平城,中输他州,下输本州。罢杂调十五之旧制,使民稍能赡给。同年,遣使与宋和亲修好,自此岁通信使。四年,遣征西大将军长孙观击吐谷浑。亲率军与诸将会于女水之滨(今河北赤城西北),大败柔然。好黄、老、浮屠之学,常引朝士及沙门共谈玄理,有遗世之心。五年,禅位于太子拓跋宏(一说为冯太后所逼),被尊为太上皇,徙居崇光宫,与禅僧为伴,仍参预国事。延兴二年(472),率军追击柔然及叛奔柔然的东部敕勒。屡西巡和南巡。六年(476)六月,为冯太后鸩杀于永安殿。谥献文帝,庙号显祖。

猜你喜欢

  • 冷面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其原料“用荞麦面、沈菁菹、菘菹和猪肉”。菁菹,即腌的韭菜花;菘菹,指腌的青菜、白菜或黄芽菜。今调料种类略有增加,不仅有猪肉、白菜,还

  • 都例

    朝鲜语音译。旧时※“契”组织的一种,即农务契。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存在。多在插秧和锄草季节组织,以一个部落为单位,参加者均为男丁,有威望和力量者担任初首(亦称领首、座上、领座,即指挥者)和都监(初

  • 胡笃堇

    见“耶律弘古”(1308页)。

  • 高山族播粟祭

    台湾高山族传统的重要农事祭仪之一。又称“播种祭”,以播粟祭为主,稻、芋等播种祭通常包括其内,但也有分别举行的。目的是祈求丰收和种族繁盛。在播种前举行,祭前男子出猎,妇女在家酿酒、制糕。祭期长短各地不一

  • 益过尼过俄

    傈僳语音译,意为“亲人离别调”。傈僳族民歌曲调名。通常在亲人离家远行送别时送行人与被送行人之间对唱。内容为互嘱分别后注意安全、保重身体、照料好大小事务,并请神灵保佑,使全家内外无灾无患,幸福美满。

  • 欧辛

    见“耶律察割”(1323页)。

  • 阿尔班尼阿哈

    蒙古语音译,意为“十户长”。是辅佐“收楞额”(征税官,佐德木齐,管理鄂拓克事务者)办理鄂拓克事务的下级官员。

  • 智足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写勒”,中书六大之一。位在第一。

  • 者样军民长官司

    元明傣族土司名。据《元史·文宗本纪》,元至顺二年(1331),与孟并、孟广两军民长官司同时置。《明史·地理志》卷46:“孟密宣抚司,北有孟乃、猛哈,东北有孟广等部”。据此,其地应在孟密(治今缅甸掸邦西

  • 上邽氐羌起义

    北魏太平真君年间爆发的反魏斗争。太平真君七年(446),秦、益二州汉、氐、羌、匈奴等族人民为反对北魏暴政,在金城边冏、天水梁会率领下,聚集万余户于上邽(治今甘肃天水)东城、南城举兵反魏,攻逼二州刺史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