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1834—1908

亦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咸丰帝妃,同治、光绪两朝摄政者。满族。叶赫那拉氏。名兰儿。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女。咸丰元年(1851),被选入宫,初封贵人。六年(1856),生子载淳(即同治帝)。封为懿贵妃,自是地位扶摇直上,开始参预政事。十一年(1861),咸丰帝病故,载淳即位,被尊为慈禧太后。在英、法、美、俄的支持下,暗中与奕訢共谋,夺取最高统治权,发动“北京政变”(亦称“祺祥政变”),捕杀辅政大臣载垣、端华和肃顺等。任命奕訢为议政王,实行垂帘听政。纳奕訢“借洋兵助剿”之策,与英法美侵略者相勾结,利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地主武装力量湘军、淮军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围剿捻军和回族、彝族、苗族人民起义。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病故。又立年幼的乃侄载湉为帝(即光绪帝),再行听政,独揽朝纲,使光绪帝成为傀儡。在国力日衰的形势下,仍骄奢极欲,挥霍无度。任纵其宠爱的太监李莲英和安得海等招权纳贿、搜刮民财。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开办近代官办军事工业和辅助民用工业,开展洋务派活动,购买外国军火,建立北洋舰队,训练海陆军,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抗。在中法、中日战争中,屈辱投降、卖国求荣,先后决定与侵略者签订出卖国家领土主权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等。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帝颁诏,发动戊戌变法。她纠聚封建顽固派阻挠变法,发动政变,宣布“亲政”,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法政令,杀害维新派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残酷镇压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一再“电旨”通缉孙中山。先后杀害邹容、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二十六年(1900),为发泄对外国公使要其“归政”的怨愤,一度利用发展到京津地区的义和团对外宣战,以保全自己的统治地位。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带领光绪帝及亲信、王公、大臣逃往西安,途中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二十七年,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此后,又以“实行新政”、“准备立宪”欺骗舆论,加强训练新军,继续镇压革命。三十四年(1908),光绪帝死,又立溥仪为帝,年号宣统。尊其为“太皇太后”。旋病卒。

猜你喜欢

  • 木样

    景颇支语音译(载瓦支语称“准”)。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对奴隶的称谓。其来源通过买卖、人身抵债、掠夺等。一般分为“星南木样”(家内奴隶)和“昂木样”(家外奴隶)。前者与主人同居,随主人姓,称主人为父母,

  • 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二世

    见“罗布桑达克”(1421页)

  • 清乐军

    蒙古国时期汉人地主武装之一。金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史伦以侠义著称,死后,河朔诸郡结清乐社40余,近千人,岁供其像祀之。元太祖八年(1213),其曾孙史天倪归降蒙古军,任万户,选壮勇万人为义兵,号清乐军

  • 曲杰顿珠仁钦

    1309—?青海“诸寺之祖”夏琼寺的创建者。藏族。先祖为萨迦家族人。生于日贡地区。出家后赴卫藏,先后在聂塘、纳塘、夏鲁等地求师学法。后返回安多本土,任临洮新寺(或临洮德萨寺,该寺系元代法王八思巴帝师下

  • 乔素勿同

    见“乔白郎”(790页)。

  • 札萨克

    官名。亦作扎萨克。蒙古语音译,源出“扎撒”(法令)一词,意为“执掌政令者”、“尊长”。清代外藩蒙古各旗旗长的称呼,也是旗的封建领主。由清政府从旗内王公中委派一人充任,直隶理藩院,受中央监督。下设协理台

  • 艾马克

    即“爱马克”(1897页)。

  • 旧土尔扈特部南路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置,渥巴锡汗从弟一等台吉伯尔哈什哈裔。初驻牧斋尔(今新疆托里及裕民县一带)。三十八年(1773)徙居珠勒都斯(今焉耆西北)。设1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南路盟

  •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的最大寺院。又作扎西伦博寺等。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初建时曾名“岗坚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常同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位于日喀则附近尼色山麓。明正统

  • 杨善

    ?—1648清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瓜尔佳氏。世居苏完地方。音达户齐墨尔根次子。初以祖父归附功,授备御世职。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掌镶白旗。天聪元年(1627),擢巴牙喇纛额真。三年,随军征明北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