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汗城

忽汗城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迁都显州(州治在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天宝末移都上京忽汗河(今牡丹江)东,贞元(785—805)时再徙都东京(治所在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大华玙为王还都上京,时约在贞元九年(793)。自此至渤海国亡,上京一直为渤海王都所在。今东京城遗址,为第十一世渤海王大彝震时营建,由外郭城、宫城、王城3部分组成。外郭城呈长方形,长约16公里,中央大道将城分为东西两区。宫城位于外郭城北部中央,长方形,周长3986米,分东、西、北、中心4区。王城在宫城南,相隔一条街,长方形,分中、东、西3区,东、西2区发现10处官署遗址,当为渤海中央统治机构所在。城的布局及宫殿、庙宇的排列,酷似唐长安之缩影。房屋建筑一般是夯土筑基,土坯砌墙,顶铺青瓦(官署和庙宇为绿琉璃瓦)。辽天显元年(926)一月,辽军“夜围忽汗城”,渤海国旋亡。二月,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改忽汗城为※天福城。三年十二月,辽太宗遣东丹国右次相耶律羽之迁东丹民实东平郡(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后升为南京,十三年又改称东京),城内居民被迁一空,宫殿、庙宇毁于烈火。辽以后史籍,有误以今辽阳市为忽汗城、天福城。

猜你喜欢

  • 玉德舆

    1827—1893清末教育家。号敬修。天津人。回族。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咸丰六年(1851)中举。任直隶省容城县训导,曾协助知县清理多年积案,深享众望。后因奔母丧回家,弃官办学,广收学子,时称为“大书

  • 贺兰山之战

    西夏初期与辽的两次重要战役。(1)夏景宗元昊因招诱辽境内党项人,与辽发生矛盾。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辽兴宗将兵10万,弟天齐王耶律重元将骑兵7000,韩国王萧惠将兵6万,分三路大军渡河攻夏。元

  • 撒吉思卜华

    ?—1233蒙古国将领。又译撒吉思不花。克烈部人。卫国公※槊直腯鲁华子。初随军征战,父死,嗣领军。太宗元年(1229),奉命安辑河北、山东诸州。次年,任达鲁花赤,监真定史天泽军。四年,自河阴县渡河,配

  • 瓜沙归义军

    唐宋时河西地方守军。唐大中二年(848),张议潮举兵,逐吐蕃守将,收复沙州,遣使至唐告捷。五年(851)春,被唐任为沙州防御使。同年冬,献河西11州图籍。唐置归义军于沙州,以议潮为节度使,领沙、甘、瓜

  • 绥州

    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上县(今陕西绥德县)。隋改雕阴郡,唐复置,多次移治,曾改为上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相继据其地。宋熙宁三年(1070)废为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

  • 莫托和

    ?—1777清代武官。索伦人。隶正白旗。乾隆二十年(1755),以佐领从征伊犁,在平定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中,因功擢头等侍卫等,后战死。

  • 西藏画卷

    意大利藏学家※杜齐(G·Tucci, 1894—198)著。1949年于罗马出版。全书3册。作者曾在解放前多次赴西藏、印度、尼泊尔、拉达克、锡金、不丹调查,并从西藏运走大量珍贵文物及史料。多数存意大利

  • 达尔汉

    ①(1590—1644)清初将领。满族。敦络罗氏。初隶满洲镶黄旗,后改隶正蓝旗。沾河寨主杨舒次子。努尔哈赤公主所出。初任佐领,尚和硕公主为额驸。天命四年(1619),从努尔哈赤灭叶赫部,诛贝勒锦台什,

  • 秃鲁花

    又译“秃鲁华”、“睹鲁花”、“秃儿合黑”等。指蒙元怯薛(护卫军、禁卫军)中的散班。宋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用兵乃蛮部前始置,设秃鲁花70名。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国后,增至8千名,取万户

  • 云龙记往

    杂史。清王凤文(今山东诸城县人)撰。1卷。作者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任云南云龙(今大理一带)知州,因得董善庆作《云龙野史》1册,认为是书字画讹误,语杂俚俗,文理未能成章,便就文删其繁芜,移其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