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必烈

忽必烈

1215—1294

元朝的创建者。又译呼必赉。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蒙哥汗弟。蒙古语尊称薛禅(贤者)皇帝。即位前,便“思大有为於天下”(《元史》卷4),召藩府臣僚问以治道。宪宗元年(1251),受命掌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爪忽都。遣使抚治邢州;力阻官吏肆杀无辜;置五仓令民入粟,以资军行;立经略司于汴,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均有成效。三年,受京兆分地,遂立屯田,兴农业;举汉儒,建学校;遣将校,戍诸州;印支钞,佐经用,使关陇大治。同年,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分军征云南,降摩沙蛮、白蛮,灭大理。六年,开府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岗,筑宫室,后建成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同年,益怀州为分地。因地广权重,遭亲贵忌谗,致使蒙哥汗生疑,于次年遣使钩考京兆、河南财赋。他纳姚枢议,遣家小入质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并亲自入觐,始解疑。八年,从汗征南宋,总东路军。次年,统军围鄂州(今武昌)。闻蒙哥汗死讯,又得知弟阿里不哥欲谋汗位,遂与宋约和,罢兵北还。宋景定元年(1206)三月,由合丹、塔察儿等诸王翊戴,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鉴于蒙古“武功迭兴、文治多缺”(《元史》卷4),提倡文治,推行汉法;于中央设中书省,在各地置10路宣抚司,委汉、回、女真等族儒士为使,以适应对中原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同年四月,阿里不哥纠合西北诸王在和林自立为汗,引起内讧。三年,平定益都李璮之乱,并乘机削弱汉人诸侯的军权,加强中央集权,重用色目人,以牵制和防范汉人。凭借中原强大物质力量为后盾,于至元元年(1264)平息阿里不哥之乱,迫其归降。继将统治中心南迁燕京(今北京),复称中都,升开平为上都,作驻夏之地。八年,依中原传统,改大蒙古国国号为大元。翌年,改中都为大都,确定为首都。即位后,采纳汉族士大夫建议, “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元史》卷78),日臻完善国家机构,在保留蒙古原有的“达鲁花赤”(镇守官)、“札鲁花赤”(断事官)等官制外,在中央,由中书省总政务,枢密院执兵权,御史台掌纠察百官,在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6部;在全国建立10个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掌各地事务,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封建政权。政权稳定后,重新发动对南宋的战争,在取得对汉水中游军事重镇襄阳、樊城的胜利后,于次年以伯颜为统帅大举伐宋。十三年,占临安,收降南宋皇室。十五、十六年,相继破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抗元力量,灭宋,统一全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是时,内战未断,北有乃颜之乱,西有海都称兵,二十四年,平息乃颜,终世祖一朝屡破海都对和林等地的进犯,维护了广大边地的安全。同时,不断对邻国进犯,除多次出兵安南、占城、缅国,于十一、十八年两征日本,二十九年,进兵爪哇,均遭失败。其统治时期,中国出现空前规模的统一局面,结束数百年来南北对峙,诸国并立状态,促进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及对边疆的开发治理,推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锐意改革,在经济上,实行“以农桑为本”的政策,举农桑,扩屯田,修水利;在政治上,广行汉法,定朝仪,立官制,制法律;在文化上,奖励文士,兴学校,设国子学,颁行八思巴蒙古新字,促进社会的繁荣。但相继宠任阿合马、卢世荣、桑哥执理财政,均告失败。由于保留蒙古分封采邑旧制,把大量土地和民户赐给贵族作采邑,内外战争不断,人民负担加重,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加剧,引起各族人民持续不断的反抗和起义。成宗铁穆耳即位后,追谥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猜你喜欢

  • 大射柳服

    契丹官吏官服。原为举行※瑟瑟礼射柳时穿著,故名。统和元年(983)六月,辽圣宗册承天皇太后,给三品以上用汉法服,三品以下著此服,遂为契丹官吏朝服。

  • 沛者

    高句骊国官号。始见于《后汉书》,记其为高句骊国王家官名序列中之第三等级。位在※“对卢”之下,※“古邹大加”之上。《北史》等所载“大官”十二级中无其名。《三国志》又言,高句骊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

  • 伊塔茶务有限公司

    清末新疆茶叶贸易机构。光绪三十四年(1908),伊犁将军长庚为防止俄商违约倒灌俄茶,奏准设立。初为官、商合办,资本60万两。其中官股20万两,余由汉、回商民认购。专售牧民所喜之晋茶,销售范围为伊犁、塔

  • 安广县

    旧县名。在今吉林省西北部嫩江西岸、大安县西。明属泰宁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科尔沁右翼后旗洮儿河南岸垦地置安广县、治解家窝铺,隶洮南府。为清末实行土地放垦,割旗地而置的县级行政区划之一。195

  • 后召庙石窟寺

    建造于辽代。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约20余公里山谷中,分南、中、北3窟,窟内有圆雕、半圆雕及浮雕的佛、菩萨、天王和供养人跪像等,姿态各异,雕刻工整,供养人服饰、面貌带有典型契丹人色彩,均造型于辽

  • 张掖

    古郡名、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治所在得(今甘肃张掖县西北),晋改名永平。汉代为匈奴昆邪王(又作浑邪王)驻地。十六国时期,匈奴一支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

  • 仁果

    相传为西汉时白子国国王。后人亦称之为张仁果。白族先民。白崖国(在今云南弥渡县红崖)※蒙苴颂后裔。传说约于公元前2世纪,为众所推,在白崖建白子国。明代白族文史学家李元阳纂《云南通志·白国始末》云: “汉

  • 嘉木样丹增嘉措

    1754—179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东科尔呼图克图六世。生于隆务的辛勤喀。在青海塔尔寺从却藏图登旺秋出家。后入拉卜楞寺学经。乾隆四十年(1775),赴京朝觐清帝,受到优抚,返回拉卜楞寺。后赴

  • 普尔巴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敞口木碗”。用青杠、米柳、杜鹃花等质地坚硬的树根、茎,经砍切成圆段坨、高温煮后晒干、经凿创外壁与切削内腔、上色、镶嵌银边等工序制作成。其分侈口鼓腹和直口弧壁两种器

  • 贡格

    ?—1755卫拉特蒙古青海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卓哩克图和硕齐孙,第巴第四子。初隶和硕特部。雍正元年(1723),以罗卜藏丹津反清,偕诸兄弟降附清军,选兵助击罗卜藏丹津等于哈玛尔岭。二年,别编旗分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