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归化城

归化城

旧城名。蒙古语作“库库河屯”——“青色的城”。即今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黄河支流大黑河以北。战国时,地属赵国云中郡,秦、汉仍之;东汉末至隋为鲜卑、柔然、突厥诸游牧民族活动地区,所在平原水草丰盛,有“敕勒川”之称;唐属单于大都护府统辖;辽在其地置丰州,金、元仍之;明为蒙古土默特部游牧地;隆庆五年(1571),首领俺答汗受明封为顺义王,次年起至万历三年(1575),在丰州西约20余里处建城,明廷赐名曰“归化”。清并漠南蒙古后,于顺治三年(1646)在此置副都统,辖归化城土默特左、右翼二旗。雍正十年(1732)至乾隆四年(1739),复在城东北五里处建新城,名曰“绥远”,后并新旧二城置归化绥远厅,简称“归绥”。1929年,国民党政府设绥远省,为省会。日伪统治时一度改名“厚和特别市”。1949年和平解放。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恢复蒙古族宿称曰“呼和浩特”。

猜你喜欢

  • 青稞酒

    见“”(1984页)。

  • 海尼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参见“哈尼族”(1633页)。

  • 百夷传

    书名。1卷。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李思聪(湖广桂阳人)撰。成书于明洪武年间。二人均为洪武时进士,同官行人司行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奉使缅甸及百夷(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调解云南

  • 兹目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最高等级。彝语音译。各大支系首领,原称兹、目、毕。“兹”是最大首领,“目”是领导作战的次等头目,“毕”是毕摩,管祭祀。后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土官者(包括土司、土目、土舍),又称“尼威

  • 啸亭杂录

    书名。清礼亲王※昭裢(1776—1829,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之后,号汲修主人)撰。15卷。以亲身经历和见闻,以杂记形式,于嘉庆、道光年间撰成。记述清朝兴起至嘉庆时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

  • 三都布

    ?—1760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清札萨克辅国公丹济拉孙,※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同高祖兄弟。乾隆二年(1737),袭札萨克固山贝子爵。十九年(1754),受命乾清门行走,获双眼花翎。翌年,清

  • 嘉呼尔

    土族他称。蒙族、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嘉”意为“汉”、“中国”,“嘉呼尔”意即为“汉地的蒙古人”。参见“土族”(63页)。

  • 移剌杰

    金代学者。契丹族。曾任翰林修撰。大定年间,始开女真进士科,十三年(1173)八月,与侍御史完颜蒲涅、太常博士李晏等为主考,策女真进士。徒单镒等27人及第。十五年(1175),世宗诏以女真字译诸经,他受

  • 图卢部

    见“图鲁部”(1437页)。

  • 殖边队

    民国初云南省都督府下令组建的开拓怒江地区的武装工作队。自17世纪以后怒江地区分属9个大小土司统治,不相统属。这种分散统治给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1912年英帝国主义侵占片马等地。为了遏止帝国主义对我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