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译师查久喜饶
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又名俄列巴喜饶或列巴喜饶。因其声望功德仅次于大译师仁钦桑布,故称小译师。初受阿里古格王派遣与其他26名少年赴克什米尔(一说赴印度)学法。学成返吐蕃,后拜※阿底峡为师,配合其译经,深受器重,在查叶尔巴拉日山特以《密法迦当宝卷》赐之。后依阿底峡嘱建桑浦寺,为藏区最著名的专讲因明学说的名寺。对传播阿底峡教法颇多贡献。
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又名俄列巴喜饶或列巴喜饶。因其声望功德仅次于大译师仁钦桑布,故称小译师。初受阿里古格王派遣与其他26名少年赴克什米尔(一说赴印度)学法。学成返吐蕃,后拜※阿底峡为师,配合其译经,深受器重,在查叶尔巴拉日山特以《密法迦当宝卷》赐之。后依阿底峡嘱建桑浦寺,为藏区最著名的专讲因明学说的名寺。对传播阿底峡教法颇多贡献。
德昂语音译,亦作乖格鸠。旧时云南德昂族由父权大家庭向个体家庭转化中的一种家庭形态。德昂族父系大家庭瓦解后,各小家庭并不随之建立单户住宅,仍由有亲属关系、经济独立的2—3户或4—5户小家庭共同建筑一幢大
①藏语音译。藏斗。原西藏地方政府计量青稞、糌粑、奶渣等的量器。约合25斤,木制镶铁,有5升、10升、15升、20升大小不同的规格。 ②云南丽江纳西族对相邻的普米族的称呼。参见“普米族”(2291页)。
1779—1862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任堪布。藏族。出生于泽云哈团达参地方。从嘉木样剃度出家,并受灌顶,聆听经法。拜华热格西·吉迈旦却为师。11岁入经院学习。14岁从贡塘·嘉贝样受沙弥戒。聆听土观·
见“唐兀”(1923页)。
金将领。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移离闵河胡勒出寨人。女真族。温迪罕氏。智勇有谋。从都统完颜杲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权猛安(千户长),领军5千,连败辽军于衮古里道、腊门华道。从阿骨打攻燕京(今北
新疆地名。见《新疆图志》等书。又作尼亚。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即今民丰县治。1945年由和阗县析置民丰设治局。1947年改设民丰县。县北尼雅古址为古代精绝国地。
《新唐书》、胡蔚《南诏野史》作此名,系为解决《新唐书·南诏传》所记矛盾而加“炎”字。仍不合情理。如把“炎”字加在中间作罗炎晟,则与父子连名贯通。参见“逻盛”(2062页)。
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
? —1592明朝宁夏副总兵。蒙古族。明副总兵※哱拜子。万历十七年(1589),父致仕,依例子袭父职。十九年,因青海蒙古火落赤、真相等屡败明军,土默特部顺义王扯力克西行助之,洮河告急,获明御史周弘哱举
参见“锡尼喇嘛”(23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