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罕

察罕

①(?—1255) 蒙古国将领。一名益德,本西夏党项乌密氏,入元后称唐兀人。西夏臣曲也怯律子。幼牧羊,武勇过人,懂礼仪。成吉思汗出猎见之,收为养子。及长,赐蒙古姓。后随从攻金,以功封御帐前首千户。又从征西域、西夏。攻入西夏境时,曾受命入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招谕夏末帝李��降。太宗七年(1235),从皇子阔出攻南宋,充任先锋。又从亲王口温不花南伐,取枣阳及光华军。口温不花还,代总全军。十年(1238),任马步军都元帅,率军攻拔天长县,及滁、寿、泗等州。定宗即位(1246),受命拓江淮地。宪宗时,以都元帅兼领尚书省事。五年(1255)卒,追封河南王,谥武宣。 ②元朝大臣。西域板勒纥(又作巴里黑,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城人。芮国公伯德那之子。博览强记,通诸国语文。初任行军万户府奥鲁千户。至元中,迁湖广行省蒙古都万户府知事、理问,佐平章奥鲁赤裁决政事。二十四年(1287),从镇南王脱欢征安南,进逼都城,迫安南王陈日烜逃入海。二十八年,授行枢密院经历。后随奥鲁赤移治江西。前后从奥鲁赤出入湖广、江西凡21年,有政绩。成宗大德四年(1300),任武昌路治中,晋河南省郎中。武宗至大元年(1308),进太子府正,加昭文馆大学士,并与囊加台掌东宫右卫。仁宗朝,历任中书参知政事、平章政事。晚年,居德安白云山别墅,故以白云自号,被仁宗称为“白云先生”。尝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古文,译蒙文《脱必赤颜》为汉文,名《圣武开天纪》、《太宗平金始末》。著有《纪年纂要》。

猜你喜欢

  • 幏布

    秦代南郡诸少数民族所织的一种土布,用以交纳赋税,因称幏布。秦惠文王(前338—前311年在位)时,定其民户岁纳8丈2尺。汉袭秦制,仍令其民以此纳赋。

  • 全辽文

    书名。今人陈述(1911—1992)辑录的辽代文集。凡13卷。述字玉书,河北乐亭人。在前人《辽文存》、《辽文萃》、《辽文续拾》的基础上,补辑《辽史》、《高丽史》等众多史书中有关文献,以及方志中著录的和

  • 乌拉齐

    蒙古语音译。意为“站丁”。清代对在蒙古地区驿站服役者的称谓。依清理藩院指令,各盟旗分派阿拉特(意为“平民”)牧户承担某一驿站劳役。不仅无偿承担驿站劳役,还要供给往来官员的食宿。

  • 大夏龙雀

    古刀名。十六国时期夏国鲜卑人※叱干阿利督造。大夏凤翔元年(413),夏主铁弗匈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10万人于朔水之北,黑水之南,营筑都城,称统万城。并督造五兵之器,锻制百炼钢刀,

  • 凯音布

    ?—1839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七年(1812),官吏部左侍郎。十八年,因承修泰陵宝城膨裂多处获罪,发盛京充当披甲。二十三年(1818),释回

  • 土目

    小土官名。 ①清朝对少数民族小头领的统称。如《清史稿·费扬古传》附传载:“雅陇江滨瞻对,喇滚,革布什咱,绰斯甲布,诸土目各率所属户投诚。奏请授五品安抚司,其副为六品土百户。从之。”又如《清文献通考·职

  • 瓜州节度衙调处土地纠纷案

    敦煌吐蕃古藏文文献之一。原件见伯字1078号卷子。按内容此件亦可称“悉董萨部落土地纠纷诉状”。全文37行,系残卷。记载汉人部庸与贵公发生土地纠纷,因不易解决,遂将土地献给藏族官员罗热多赞,后二人由诉讨

  • 飒秣建

    见“康国”(2100页)。

  • 隆吐山哨卡

    西藏地方政府为防止英军越界于境内隆吐山隘处所建巡防住所。英军侵占哲孟雄(今锡金)后,于西藏边境筑路,直至卓木(今亚东)山谷南界,并于边界寻衅,声言带兵进藏。西藏地方政府因英人历次无端闯入边界,派小队藏

  • 李思忠

    ?—1657清朝将领。字葵阳,铁岭人。朝鲜族。李氏。明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族子,李如梴子。仕明为太原同知,罢居抚顺。后金太祖天命三年(1618),归后金,徙还铁岭。六年(1621),奉命收族人,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