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完颜襄

完颜襄

1140—1202

金皇族、大臣。本名唵。女真族。完颜氏。金昭祖石鲁曾孙(一作五世孙),参知政事阿鲁带之子。幼有志,善骑射,多勇略,才武过人。年18袭世爵。大定元年(1161),从左副元帅完颜谋衍镇压契丹移剌窝斡等起义军,败义军于肇州之长泺、霿��河。继从平章政事仆散忠义败义军于袅岭西陷泉(临潢府境),以功特授毫州防御使。继为颍、寿都统。率甲士2千败来犯宋兵5千,复颍州,擒宋帅杨思。攻濠州,执宋将郭太尉于横涧山。继奉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命,率骑2千,夺取清流关。宋、金议和,班师。为拱卫直都指挥使,改殿前右卫将军,转左卫。后历任东北路招讨都监、速频路节度使、曷懒路兵马都总管、殿前左副都点检、陕西路统军使、河南统军使。入为吏部尚书,转都点检,擢御史大夫,拜尚书右丞,进左丞。二十三年(1183),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进右丞相,徙封戴国公。二十九年(1189),世宗卒,与太尉徒单克宁等遵顾命,辅皇太孙完颜璟(章宗)即位。明昌元年(1190),出为知平阳府事,移知凤翔,历西京(今大同)留守,进枢密使,复拜右丞相,改封任国公。七年(1196),与完颜安国分两路攻鞑靼,直抵浯勒扎河(今蒙古乌勒吉河),杀鞑靼部长。拜左丞相,监修国史,封常山郡王。十一月,以契丹德寿等起兵反金,发上京兵6千驻守北京,派临潢府总管乌古论道远等分道镇压,擒德寿等送京师。进封南阳郡王。以契丹人复起义,任左副元帅,统军镇压,旋拜枢密使兼平章政事,屯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认为“乣虽杂类,亦我之边民”,将散居诸乣迁居京师附近,以防与契丹人联合反抗。督率军夫、民夫开掘自临潢府路左界至北京路的大壕,以备御蒙古兵。泰安四年(1199)拜司空,仍领左丞相。泰和元年(1201),改授河间府路算术海猛安。卒,谥武昭。

猜你喜欢

  • 金桓惠皇帝

    即“乌古迺”(332页)。

  • 乌林答石显

    辽末女真乌林答部首领。孩懒水(今牡丹汇支流海浪河)人。女真族。乌林答氏。金昭祖以条教约束诸部,拒不听命。及昭祖死,与完颜部窝忽窝攻夺灵柩以示强。景祖乌古迺为诸部长时,仍拒不服,攻之不克。遂以其阻绝海东

  • 撒拉腰刀

    撒拉族手工艺品。约源自清代,沿用至令。流行于青海、甘肃撒拉族地区。由专门铁匠“刀子匠”打制。长短分10厘米和15厘米两种。刀身狭长,刀刃锋利,刀背沿开有血槽,便于宰杀牲畜时透气通血。刀把以牛角片、铜片

  • 阿思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置。“阿思簇”,又作“阿昔簇”、“阿昔亦簇”。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洪武二十一年(1388),其地为朵甘地方部族所扰掠,被杀伤30余人,牛马羊损失无数,该

  • 鼓院

    见“登闻鼓院”(2307页)。

  • 兀良哈台

    ①(1201—1272)蒙古国大将。又译兀良合台、兀良合歹、兀良合带。兀良哈氏。开国功臣※速不台子。初侍从成吉思汗孙蒙哥,掌宿卫事。太宗五年(1233),随汗子贵由征辽东蒲鲜万奴。七年,从拔都西征,破

  • 德秋寺

    西藏阿里古格王国的保护神之庙,位于首府扎布让的一座山顶。每月月初,喇嘛用各色旗帜装点此庙,手持刀、枪、盾、匕首等聚集于神庙四周,有人在庙顶吹铜号,高喊“神”,有人则为保护神频洒香水。最后,从庙顶扔下用

  • 海青驿

    专供持海青牌使者乘驿之驿站。见“海青牌”(1939页)。

  • 头下军州

    辽代统治所俘人口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建置。亦称投下军州。辽代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首领随皇帝征讨外族时,允许私自掳掠,所俘人口,集中一起,建州县以居之,称为头下,成为俘掠者(即头下主)的私有剥削对象。朝廷

  • 卑禾羌海

    青海湖别称。魏晋时卑禾(番和)羌从河西走廊进入青海湖周围放牧,故改汉鲜水(仙海)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