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好来宝

好来宝

蒙古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意为“联韵”。是一种音律和谐、节奏明快的口头文学。最鲜明的形式特征是押头韵(各行诗头一个音节谐韵),有四行一韵,二行一韵,隔行对韵,或交叉换韵等。是从祝赞词发展而来,最初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顺口合调,风趣幽然,通俗易懂,最容易为群众所掌握和记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篇幅可长可短,短者仅几句,长者可说唱数日不休,根据不同的唱词,采用不同的乐曲。演唱形式有单人(或称单口)好来宝(即“札达盖”好来宝,或称“当海”好来宝)一人说唱,采用叙事、叙人、祝赞、讽喻等手法,以马头琴伴奏;对口(又称双人)好来宝(即“比图”好来宝,或称迷语好来宝),通过一问一答或对口演唱,来比赛智慧和知识,类似汉族的《小放牛》。问答范围广泛,从天文地理、自然万物,到民间故事、历史传说;辩说好来宝,又称论战式好来宝(蒙古语称“达日拉查嘎”好来宝),为对口好来宝之一种,以轮流说唱,论战赛智慧,说起来尖锐、激烈、互不相让,直至把对方辩得理屈词穷为止。这种形式既能起到娱乐作用,又能丰富知识。解放后,有了新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采,曲调有所增加,有多人演唱和乐队伴奏。

猜你喜欢

  • 搓客谟瓜

    傈僳语音译,即《逃婚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为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优秀作品之一。主要叙述旧时代一对自幼由父母包办各自婚嫁、生活痛苦的男女青年,暗中深深相爱;终于海誓山盟,带着谷物

  • 董忽力

    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亦译作董狐狸。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曾孙,※革兰台第五子。受明封指挥佥事。居哈剌兀素(在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附近)。嘉靖二十七年(1548)

  • 萧公弼

    见“萧辅道”(1998页)。

  • 朝鲜《李朝实录》

    书名。李氏朝鲜的编年体资料长篇。朝鲜官修。有两种版本:一为1953年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据其所藏刊印,题名《李朝实录》,共56册,1789卷。每朝后附行状、纂修官、解说不等。一为1959年中国科学

  • 哈剌阿思兰都大

    蒙古国时期高昌畏兀儿人。玉龙阿思兰都大之子。高昌“巨室”,“都大”即“巨室”之意。成吉思汗四年(1209),畏兀儿亦都护巴尔术阿而忒的斤战胜蒙古夙敌蔑儿乞部脱脱子忽秃后,遣其与察鲁等4人向蒙古奏捷。后

  • 英俄尔岱

    1596—1648清初大臣。满族。他塔喇氏。世居扎库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下营子赵家村西南伊尔登河西岸)。岱图库哈理孙,多罗额驸诺裔谟多子。初任佐领,隶正白旗满洲。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初,于萨尔浒(

  • 依达雅图勒拉

    见“阿帕克和卓”(1236页)。

  • 清江

    见“夷水”(759页)。

  • 卡特万会战

    中亚历史上著名战役。1141年,※西部喀喇汗王朝与作为王朝军事力量主要组成部分的葛逻禄人发生冲突。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向宗主国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求援;葛逻禄人则向※西辽王朝※菊儿汗※耶律大石求援。桑

  • 彭仕羲

    ?—1070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七年(1029),受兄彭仕端命入朝贡方物。明道(1032—1033)初,兄卒,嗣为下溪州刺史,累迁检校尚书右仆射。皇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