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通县志

大通县志

青海省方志,刘运新(安徽合肥人,任县知事)主持,廖徯苏(湘潭人)、陈之凤、牛培炯编纂。共6卷。15万余字。1919年成书,由甘肃政报局排印。卷1包括有刘运新序、廖徯苏序、陈之凤序、牛培炯序、衔名、凡例、入景(有词载艺文)、天文志、地理志、山水总论(山脉表、附诸峡、水源表、关隘表、名胜表);卷2建置志,赋税志、职官志、种族志;卷3人品志上;卷4人品志下;卷5物产志;卷6艺文志。对研究回、土、藏、蒙古等民族有一定参考价值。1989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将其编入《青海地方旧志五种》公开出版发行,正文前附有《〈大通县志〉标注本前言》、《序言》各一。

猜你喜欢

  • 王大臣会议

    即“议政王大臣会议” (615页)。

  • 太平金镜策

    书名。元东平布衣赵天麟撰。8卷。是至元(1264—1294)末作者先后向世祖所上建言书,累数万言,后编为此书。所经包括田制、农桑、赋役、户计、义仓、冗官、服章、祭祀、军事等方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经济和人

  • 奥娄河

    古水名。今一般认为即今牡丹江(旧说为牡丹江上游之勒福成河,或说鄂穆和罗河,亦说辽宁铁岭县南60里之懿路河)。“奥娄”,一说是靺鞨语,指称忽汗河(今牡丹江在隋唐时的名称)。史记迁居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

  • 骨斯讹鲁朵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

  • 贡却三培

    见“麦秀·楚成嘉措”(958页)。

  • 永顺等处宣慰司

    土司名。一作永顺等处军民宣慰司。元至大三年(1310),改永顺路置永顺等处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至正七年(1347),升宣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一作六年),永顺宣慰(抚)使顺德汪伦、堂

  • 临海

    即“蒲昌海”(2319页)。

  • 大和卓木

    见“布拉呢敦”(470页)。

  • 杀虎口至察罕叟尔驿道

    清代西北蒙古驿道。康熙五十八年(1719)春,从杀虎口至鄂勒斋图郭勒设35台,秋从鄂勒斋图郭勒到察罕叟尔新设12台。共47台。调17000余蒙古丁员到阿尔泰军台服役。47台是:一、杀虎口,二、二十家,

  • 高喀鼐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倭勒氏。隶布特哈旗。官至御前侍卫、都统。道光十六年(1836),为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统治,请裁布特哈满州官员8名,布特哈索伦、达斡尔官缺,由各部落挑选。又以旗佐官丁苦于送貂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