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盛魁

大盛魁

清代至民国年间蒙古地区著名旅蒙商号之一。与※元盛德、※天义德合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三大号”。创始人山西太谷县人王相卿、祁县人张杰、史大学等,康熙(1662—1722年在位)中,曾在费扬古军中任伙夫,服杂役,兼为军队采购生活用品,经营随营贸易,积有资金,遂结成“吉盛堂”,后创立“大盛魁”,逐渐发展为拥有巨额资本的垄断商号。许多地方官吏、蒙古王公、上层喇嘛亦投资入股。初期,总号设在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扎布哈郎特),后改在归化城,以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为中心,活动于内蒙古西部和外蒙古大部分地区。乾隆(1736—1795)末年至嘉庆(1796—1820)中,还包办了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税收。道光年间(1821—1850),进一步包办了清政府征收驿站的钱款。每年以砖茶、布匹、绸缎、百货日用品等从蒙古、新疆等地换回大量牲畜、毛皮、药材及土特产品,转销内地各省市。京、津、沪、杭、晋、冀、鲁、豫、湖、广等地普遍设有其分号和羊马店、货栈、茶庄、钱庄、票庄、银号、绸缎庄、米面庄等。民国时期还在归化城兴办长途汽车公司、电灯公司等。其从业人员连同雇用的工人、牧民,有六七千人。贸易总额一般年份约在白银1000万两左右。民国初年,由于受外国资本的排挤以及与外蒙古贸易断绝,在激烈的竞争中,归化城总号于民国十八年(1929)停业。

猜你喜欢

  • 天籁集

    书名。金末元初人白朴(1226—?)所撰散曲集。凡两卷。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长于朝代更迭之际,流离窜逐,与父相失,被元好问收养成人。后徙家金陵(今南京),从诸遗老放情山

  • 天阜

    见“天复”(217页)。

  • 孟杰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元史·泰定本纪》:泰定四年(1327),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于其地,以八百媳妇酋南通之子招三斤知木安府,侄混盆知孟杰府。故知两府均在八百媳妇境,即今泰国北部清迈等地。明洪武十五年(138

  • 长白山

    山名。辽、吉、黑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满语称“果尔敏商坚阿怜”,一作“果勒敏珊延阿林”。包括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等。古称不咸山、盖马大山、从(徒)太山、太白山、白山等,所

  • 永昌南窝布朗族起义

    元延祐五年(1318),云南永昌(今保山)南窝布朗族阿都众、阿艮等率众起义,杀镇将,夺驿马。云南省遣参政汪申奉右丞朵尔只前往镇压,官兵所到之处,肆意杀掠。次年五月,义军因寡不敌众,避走箐楼,阿艮降,余

  • 田强

    西汉末年武陵郡蛮族起义首领。武陵郡酉阳(今湖南永顺)人。蛮族。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后,绿林军、赤眉军起义,武陵地区蛮族受其影响,以田强为首在酉阳起义,势力迅速扩大到沅水东西两岸,有力地配合

  • 天祚元妃

    见“萧贵哥”(1997页)。

  • 亦蛮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八年(1410)二月所设亦麻河卫分别称作尼满卫、尼满河卫。

  • 大朱留王

    即“大武神王”(93页)。

  • 西夏文存

    书名。罗福颐撰。1卷,外编1卷。本书据王仁俊《西夏文缀》增辑《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甘肃通志》、《欧阳文忠集》、《西夏纪事本末》、《西夏书事》中所收之录文,及当时新发现之西夏遗文共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