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理国

大理国

古国名。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云南白蛮大姓段思平建立的封建政权。都羊苴咩城(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冶铸技术均较发达,生产水平接近汉族。主要以马匹与内地进行贸易。宋朝曾册封其主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国内通用汉文,推崇佛教。在其主要辖区以封建领主制代替南诏的奴隶制,官制仍沿用南诏以来的清平官、布燮、九爽、演习等称号,白族大姓段氏、高氏、董氏等及其贵族领主。宋神宗元丰十三年(1080),权臣杨义贞杀第十二世国王段廉义,自立为王,在位仅四个月即被鄯阐侯高智升、高开泰讨灭,立段寿辉为国王。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第十四世国王段正明避位为僧,国人立高开泰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段氏大理国中断。绍圣三年(1096),高泰明奉父高开泰遗命,归王位与段正淳,此后大理国又称后理国。南宋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次年灭大理。后元朝建云南行省,大理皇族段氏被任为世袭总管,原军政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大理国传二十二世,凡316年。(图表见下页)

附: 大理国世系

猜你喜欢

  • 素巴第

    ?—1650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六世孙,喀尔喀右翼长赉瑚尔子。袭父汗号,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喀尔喀三汗。崇德三年(1638),谋掠归化城,清太

  • 马尔泰

    ?—1748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苏完尼瓜尔佳氏。初为拜唐阿(执事人)。雍正七年(1729),官工部左侍郎。八年,查勘江南邳州水灾,筹款赈济。九年,协理西安军务,寻署陕西巡抚。十年,清屯兵哈尔垓图开

  • 协卜拜

    见“噶伦”(2498页)。

  • 台海使槎录

    地方志名。清人黄叔璥撰。作者大兴人,康熙朝进士。六十一年(1722),以御史巡视台湾,根据亲身闻见并参阅有关台湾记述诸书,博览综辑而成。全书共8卷,前四卷称《赤嵌笔谈》,五至七卷为《番俗六考》,第八卷

  • 杨承庆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辅国(大)将军、行木底州刺史、兼兵署少正、辅国公。唐乾元元年(日天平宝字二年,758),为聘日使,与副使杨泰师率23人,随日来使同往答聘并吊日皇丧。九月抵日越前国登陆,十二

  • 号室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隋书》称其“在指涅东”,约分布在今兴凯湖附近及绥芬河上中游地区(一说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并认为号室乃肃慎转音,或与沃沮“为同音相假”)。隋末唐初臣附高丽。在

  • 肃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天历二年(1329),拔都曾孙宽彻受封。

  • 锦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地莪乡和播尧乡的十多个自然村中。使用人约有二三千人,他们大都兼通汉语、布依语或莫语。地莪乡更方村的锦语有35个单辅音声母和数量相

  • 公哥亦思监

    1308—1336元代白兰王。全名公哥列巴亦迥乃思监藏班藏卜。乌思藏人。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白兰王※琐南藏卜弟。泰定间(1324—1328),由乌思藏至京师大都(今北京),诏命中书持羊酒效劳。后尚元帝

  • 左部

    即“顺奴部”(16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