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落纥密礼遏
宋代甘州回鹘可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即位。与宋朝关系密切,甥舅相称。常以骆驼、名马、珊瑚、琥珀献于宋。五年(980),遣使裴溢的等人贡方物,受到宋太宗的器币回赐。在位凡8年。
宋代甘州回鹘可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即位。与宋朝关系密切,甥舅相称。常以骆驼、名马、珊瑚、琥珀献于宋。五年(980),遣使裴溢的等人贡方物,受到宋太宗的器币回赐。在位凡8年。
藏语音译,又译桑都仓。民主改革前四川甘孜地区大商号名。由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族商人桑都仁钦开办。在当地国民党军阀和原西藏地方政府摄政热振等的支持下,逐渐成为资本在百万银元以上的买办商,享有免交进出口税特权
见“懿璘质班”(2585页)。
见“高昌故城”(1918页)。
旧时云南纳西族土司占有的一种自营地。具有封建庄园性质。由隶属于土司的※俄等级耕作,土司设专人指挥和监督生产,实行固定耕作,技术较精细,产量较※“厄鲁地”高。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本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唐法海集,记禅宗六祖慧能事迹和语录。西夏文译者佚名。手写、草书,存十数页。背面为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69)或二年(1070)瓜州审案记案。译文内容与
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藏语音译,“丹”为“丹觉”之简称,意为“论”或“经论”,“珠尔”意为“翻译”,总意为“一切经论的译文”,又称“付藏”,通称“论部”。内容均为后人对佛经的各种论述或注疏等。
见“护国嘉荫侯”(1060页)。
1879—1950蒙古族抗日将领。内蒙古正黄旗乌兰哈达人。1900年为正黄旗属下披甲。1912年外蒙古穆隆格率军入察哈尔进行分裂活动时,被指派为小组长,后升任团长。1915年赴外蒙古库伦(今蒙古国乌兰
清代对外兴安岭南、黑龙江北、东至库页岛的部分鄂温克、鄂伦春等族的称呼。以驯鹿作乘载工具,故名。主要指今鄂伦春族的一支——奇勒尔人,据《黑龙江志稿》,居鄂伦春族分布区的东部,皆以狩猎为生。今居额尔古纳河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辽宁省西南部大凌河上游,邻接河北省。古为辽西郡地,隋、唐时奚、契丹杂居。元属大宁路。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泰宁卫。清乾隆三年(1738)设塔子沟厅,厅南境为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