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夜落纥

夜落纥

①唐初回纥“内九姓”中的氏族之一。一作药罗葛。世为巨族。自7世纪初年始,回纥兴起后的诸首领※特健俟斤、※菩萨、※吐迷度、※婆闰、※比粟、※独解支、※伏帝匐、※伏帝难、※承宗、※护翰等,以及744年建立回纥汗国后的※怀仁可汗骨力裴罗、※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磨延啜,※英义建功毗伽可汗移地健、※长寿天亲可汗顿莫贺、※忠贞可汗多逻斯、※奉诚可汗阿啜,皆出自该氏。自第七代怀信可汗骨咄禄起,始转入��跌氏。另,唐末西迁河西走廊的一支所建甘州回鹘汗国,其可汗亦多出自该氏。至今在其后裔裕固族中,仍存在有亚拉格氏(乃夜落纥异译,亦称户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县的大河区和明花区,操西部裕固语。 ②(?—1016)甘州回鹘可汗。又作夜落隔、伊罗勒、耶剌里、伊噜格勒。约宋景德元年(1004)即位。与宋廷以甥舅相称,常遣使进贡。与辽亦保持友好关系。数与夏战,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率兵击败夏李德明对甘州回鹘的进袭,乘胜追击,越黄河,以此得宋廷厚赐。同年被宋真宗册封为忠顺保德可汗王。翌年,李德明遣张浦领精骑两万,再夺甘州时,乘张浦不备,出兵夜袭,大败夏军。对宋贡奉多为夏夺,后得吐蕃护送,其使乃至京师。四年(1011),因拒吐蕃首领唃厮啰求娶其女,失和。八年(1015),以西凉府人苏守信劫乱,上书宋廷请“安抚开路”,以求丝路畅通,发展东西贸易。九年,遣兵破西凉府,掳其族帐百余,马、牛、羊甚众,苏守信子罗嘛弃城走,遂据凉州。同年卒。

猜你喜欢

  • 蔓头城

    见“曼头城”(2061页)。

  • 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五世

    1887—1918清末民国初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四世活佛圆寂后,主事喇嘛赴西藏请达赖喇嘛指点,经在乌拉特旗寻访其为灵童。蒙古族。幼名泽登札布。光绪十二年(1886年),并

  • 佛尔们河卫

    见“甫门河卫”(1048页)。

  • 侯力归

    勿吉官员。又作俟力归。勿吉族。北魏景明四年(503),奉命使魏朝贡。自是迄正光年(520—525),勿吉朝魏贡使不断。

  • 萨尔浒之战

    明与后金国的战争之一。“萨尔浒”,满语意为“犁挽钩”。明朝为维持其在辽东的统治,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以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10余万军队(号称47万),企图一举歼灭后金。次年三月,

  • 洞人

    侗族旧称。又称“洞苗”、“洞民”、“洞家”。与古代“仡伶”、“伶”和“峒人”有直接渊源关系。分布在今湘、黔、桂交界的广大地区。清初仍行土司制。道光(1821—1850)后已基本改土归流。语言大体同于今

  • 回回译史

    元代职事翻译的回回属吏。元朝由于迁入中国的回回人益增,他们多使用波斯文或阿刺伯文。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政府于大都(今北京)设立※“回回国子学”,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学员学成后,多充任各

  • 吉尼吉舍

    彝语音译,意为“冤家械斗”。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主家支之间的血族复仇。汉语俗称“打冤家”。※兹目和※诺伙贵族集团,利用家支组织的力量进行血族复仇,争夺土地、财物、奴隶,解决婚姻纠纷等。如某人亲属被杀或财

  • 哲理也台

    元书法家,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入中原后,寓居吴中。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进士,善书法。

  • 剺面

    匈奴、突厥、回鹘等习俗。指以刀划面。①丧葬习俗。死者停尸于帐,子孙及亲属男女各杀羊马、陈列于帐前,祭之。亲属俱绕帐走马7匝,其中1人至帐门,以刀剺面,且哭,血泪交流,如此7次方止,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和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