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吉克语

塔吉克语

我国塔吉克族使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使用人口约33000 (1990)。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两共和国内,使用人口约412万(1989)。塔吉克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6个元音音位;元音e有腭化作用;元音o有一个出现在少数借词或变化动词里的变体[Λ];有8个复元音;有30个辅音音位,大部分分清浊对立;多数词的重音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少数是落在词首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和格的范畴,数有单数和复数,格有主格、领格、对格、宾格四种;形容词有级的范畴;动词有时、体、人称的范畴;副词没有形态变化;有前置词、也有后置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在词汇方面,有一大批与伊朗语族诸语言同源的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和复合法;有大量的借词,主要来自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族一些语言和汉语等,新借词主要来自维吾尔语。中国塔吉克语分萨里库尔方言和瓦罕方言。前者为自称萨里库尔的部分塔吉克族使用,同时也是中国塔吉克族的主要聚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内塔吉克日常交际的主要语言。特点是受维吾尔语的影响较大。瓦罕方言属于自称为瓦罕的那部分塔吉克族,使用人数较少。这两种方言和境外相邻的几个方言一起组成帕米尔方言群。

猜你喜欢

  • 蜡匝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松藩卫,在今四川松潘西北境。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在其地置蜡匝族长官司,任命当地部落首领充长官,管理族部事务。详见“蜡匝簇长官司”(2452页)。

  • 叫鹿围

    见“秋围”(1673页)。

  • 竟侯奢

    即“意侯奢”(2384页)。

  • 奥米那楞

    萨满的岁时集会。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地区,因分散居住,各地举行时间、仪式等不全一致。阿荣旗境内,每年农历四月间举行,故又名“四月会”。全“毛哄”(大家族)的人都参加,请主

  • 阿娇如都洛布尔

    一种夜间祭祖仪式。鄂伦春语音译,“阿娇如”,意为“祖先”;“都洛布尔”为“夜间祭祀”之意,故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过去信萨奉满教,相信人死后能成神,称为“阿娇如博如坎”(祖

  • 陇西郡王

    封爵名。 (1)五代梁乾化三年(913)末帝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此爵,为党项首领封王之始。(2)后周广顺元年(951)太祖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为此爵。

  • 汤州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中京显德府所辖六州之一,领灵峰、常丰、白石、均谷、嘉利5县。州治在中京西北100华里处,故址即今吉林省敦化县西北额穆,一说为该省龙井县(今延吉县)太阳乡屯东之太阳古城。辽灭渤海后,于

  • 皮室军

    契丹军名。“皮室”,契丹语,又译作比室、脾室、毗室。《辽史·国语解》称:“皮室,军制,有南、北、右、左皮室及黄皮室,皆掌精兵。”宋人亦云,契丹皮室军“皆精甲也,为其爪牙。”(《宋史》卷264)据宋仁宗

  • 逞加奴

    见“清佳努”(2109页)。

  • 丸都刻石纪功碑

    碑名。亦称“毌丘俭丸都纪功刻石”或“毌丘俭丸都纪功碑”。立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光绪三十年(1904)因修路发现于今吉林省集安县治西20余里之板石岭西岔(亦称小板岔)。碑已破残,仅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