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符
见“圆牌”(1872页)。
见“圆牌”(1872页)。
契丹部落。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八部之一。有人以为由※古八部时期之※阿大何(又作何大何)部发展而来。唐太宗时,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大贺氏八部为十州
1902-1980藏传佛教学者。通称法尊法师。汉族高僧。原籍河北人。武昌佛学院首届毕业生。曾主持汉藏教理学院(1930年建于重庆)。毕生研究藏传佛教,被誉为国内西藏学之第一学者(见太虚:《我去过的西藏
见“四楼”(552页)。
1855—1917清末将领。原名七五,字翰如,经名阿不杜拉·麦知德。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同治十一年(1877),随父马占鳌降清,左宗棠赐名“安良”,获七品军功顶戴。后被陕甘总督升允将其部改为
契丹王朝官署类称。《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北面朝官指掌管契丹军民事
唐代突厥族葛罗禄部西支首领。其部原游牧于北庭西北、金山以西地区。因地处东,西突厥间,常视其兴衰附叛。永徽(650—655)初附唐。开元(713—741)初,葛罗禄部遣使入唐。天宝十二年(753)率军助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四年(1406)九月,秃河、石鲁门等处女真首领哈合察等63人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任哈合察等为指挥、千百户。据考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以东蜚克图河流域。宣德八年(143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为苗族聚居区。唐代置罗恭县,属应州。宋属绍庆府所领诸羁縻州地。元隶新添葛蛮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74),苗民酋长夭阿路以所管八寨地苗民归于朝。十二年,以夭阿路为安抚司,夭氏世袭
清末蒙古族反封建起事。花里亚荪原为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中旗札萨克土谢图亲王兼盟长色旺诺尔布桑宝家奴。桑宝对属下苛刻暴虐,动辄施以酷刑,被旗民称为“道格辛大王”(意为残暴的王爷),将花里亚荪之父囚禁折磨致
见“张承奉”(1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