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掌教哈的所

回回掌教哈的所

元代掌管伊斯兰教事务的机构。“哈的”为阿剌伯文的旧译,亦作嘎锥、戛尊、卡迪,意为“伊斯兰教法官”。职司为国祈福和掌伊斯兰教徒之词讼、户婚、钱粮等事。元朝政府初设,时间不详,但称“回回哈的司属”。由于伊斯兰教法与元朝法律不同,该机构的设置废止有数次,职能也有所变动。至大四年(1311)四月,仁宗诏“罢回回哈的司属”。皇庆元年(1312)十二月,仁宗“敕回回哈的如旧祈福,凡词讼悉归有司,仍拘还先降玺书”。致和元年(1328)八月,“罢回回掌教哈的所”,“诸哈的大师止令掌教念经,回回人应有刑名、户婚、钱粮、词讼并从有司问之”。

猜你喜欢

  • 伯德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辽圣宗时(982—1031),为三十四部之一,居松州、平州之间,下辖啜勒、速古、腆你、

  • 觉常刚

    见“觉昌安”(1753页)。

  • 古木河卫

    见“可木卫”(491页)。

  • 彭志显

    明代湖广保靖州(治今湖南保靖县)土官。土家族。大喇巡检司土舍※彭惠子。承袭大喇巡检司土舍,协理司事。嘉靖三十五年(1556),应调随征浙江倭寇。次年,追剿倭寇至淮安梅口,纵火焚倭舟,获大胜,为国立功,

  • 独石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工部侍郎图尔宸和侍读学士喇锡负责建立。该驿路从北京出发,经昌平州、居庸关、赤城县到独石口,然后从独石口经察哈尔左翼和昭乌达、锡林郭勒2盟7旗到达终点

  • 李仁忠

    ?—1148西夏宗室。党项羌族。夏惠宗大臣※李景思子。父死时,年尚幼。及长,通西夏、汉文字,有才思,善歌咏。始任秘书监,后擢礼部郎中。元德二年(1120)十一月,以父从惠宗于木砦救驾有功,晋封濮王。性

  • 四子部落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哈撒儿)十五世孙诺颜泰有四子:僧格、索诺木、鄂木布、伊尔札布,初游牧于呼伦贝尔,称阿噜蒙古。后迁阴山之北,分牧而处,以后遂称四子部落。后金天聪四年(1630),归后金

  • 猛吾

    元代云南威楚路布朗族头人。统所属布朗族居于景东府开南州(治今云南景东县南部思茅一带)。见开南州景东甸土官阿只弄遣子罕旺入朝请求设府,亦继之入朝请求。至顺二年(1331)五月,入大都(今北京)朝贡,愿入

  • 祭帕空

    德昂语音意合译,意为“祭寨神树”。德昂族祭祀活动之一。流行于云南澜沧等地。“帕空”,树名,德昂族奉之为“神树”。通常栽于村寨中心,四周以竹篱笆围成栅栏,防止牲畜进入。每年傣历三月十五日(夏历正月十五日

  • 毗舍耶

    古岛屿名。亦作“毗舍那”、“毗舍邪”。宋代文献对台湾岛或其旁近某岛屿的称谓。据《诸蕃志》、《宋史·流求》等载:“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澎湖,烟火相望,……旁有毗舍邪国,语言不通”。南宋淳熙年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