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大寺志

四大寺志

藏文书名。全称《四大寺及上下密院建造情况白莲花鬘》。浦布永日垂巴阿旺强巴(1682—1762)撰。成书于1744年。颇罗郡王索南多杰(即颇罗鼐)时刻印行世。为藏传佛教黄帽派(即黄教)的佛教寺院史,主要记载卫藏四大寺:前藏甘丹寺(即甘丹南巴杰维灵寺)、哲蚌寺(即贝甸哲蚌寺)、色拉寺(色拉泰钦灵寺),后藏扎什伦布寺的历史。最后记述前藏上下密院。四大寺及上下密院的建造,表明黄教在显密修习方面业已成熟,在藏传佛教中已确立其统治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宗喀巴的传教成果。此书也是黄教兴起发展史,其间对宗喀巴、帕主阐化王扎巴坚赞、乃乌宗本南喀桑布、绛央却杰(哲蚌寺建造者)、大慈法王释迦也失(色拉寺建造者)、一世达赖根敦主(扎布伦寺建造者)、济尊·喜饶僧格(下密院建造者)、杰·衮嘎赖珠(上密院建造者)等生平事迹,寺院珍贵文物之始末,各寺与地方世俗势力关系均有所记述。书中保存有各寺与中央政权的密切关系,如大慈法王进京情况等珍贵史料。

猜你喜欢

  • 蕃客

    唐宋时期对来华经商朝贡的外商通称。亦称番商、胡商、贾胡等。15世纪前,阿刺伯各国在世界贸易中占主要地位,当时来华番客以穆斯林商人居多,故往往代称外国穆斯林商人。从宋开宝元年(968)至乾道四年(116

  • 吴面儿

    见“吴勉”(1072页)。

  • 蝉封

    汉西域大宛国王。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因兄毋寡被杀,汉贰师将军李广利等扶立其国贵人昧蔡为王。后大宛贵人相约杀昧蔡,拥其为王。即位后,遣子入侍汉廷,并与汉约定,岁奉献天马2匹。

  • 堂印

    辽代术语。指赌博。《辽史·国语解》谓“博之采名”。辽代朝野盛行赌博,如兴宗命群臣博,耶律义先俄得堂印。

  • 代来城

    地名。又称悦跋城。故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及达拉特旗界内。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刘卫辰被前秦苻坚封为西单于后,驻屯于此,督摄河西诸族。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刘卫辰为北魏所破,失城出走,后为部下所杀

  • 哈答驸马

    见“亦纳勒赤”(873页)。

  • 没藏讹庞

    ?—1061西夏大臣。党项羌人。景宗没藏后之兄。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二月,大臣野利遇乞妻没藏氏与李元昊私通生谅祚。令寄养于其家。三月,升任国相。十一年正月,唆使太子宁令哥作乱,刺杀元昊,又杀宁

  • 西京计司

    契丹地方官署名。一记为转运使。掌管西京道(治在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财政。此计司不同于中原之计省,不主全国财政,《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上京称盐铁、中京称度支、东京称户部、南京称

  • 算木多城

    元代地名。在今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元史》载:至元十六年(1279),以算木多城为镇西府。时为世祖第七子奥鲁赤之领地,奥鲁赤受封为西平王,其子铁木而不花亦受封镇西武靖王,成为两王府驻地。

  • 捺钵

    契丹语。又译纳拔、纳跋、纳钵、剌钵、纳宝等。即“行营”、“行帐”、“营盘”之意。本指契丹皇帝出行时居止的帐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称:“北人谓住处曰捺钵,四时皆然,……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