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尼族

哈尼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哈尼、卡罗、雅尼、※毫尼、碧约、※白宏、※和泥等自称。此外,尚有※锅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汉族称其为※僾伲,史籍上称※和夷、和蛮、和泥、※窝泥、倭尼、俄泥、※阿泥、※斡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惰塔、※卡惰、※毕约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沅、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人口为1253952 (1990)。操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无文字,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源于南迁的古羌人。唐代称为※“和蛮”,分布在滇南等山区。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元设和泥路,明初改为和泥府,后又分设纳楼、溪处、思沱、左能、落恐等长官司,隶临安府,一些首领曾被授予封建土司官职。富有革命斗争传统,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起义的田四浪(又名田政)和民国时期反封建土司的首领卢梅贝(尊称为多沙阿波)都是反帝反封斗争的著名人物。善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约有二分之一的人口和地区属于地主经济,但在红河南岸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地区属于领主制经济,此外在西双版纳的南糯山等地,由于受傣族封建领主制统治,还保留浓厚的原始制度残余。以一夫一妻制家庭为主,有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实行火葬。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解放后先后建立一个自治县,与彝族、傣族建立一个联合自治州和两个联合自治县。

猜你喜欢

  • 海东青

    鸟名。亦称“海青”。雕的一种。因产于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游以东至海地(包括附近海岛)而得名。善捕水禽小兽,以翼搏击,“大者力能制虎”,有“羽中虎”之称。以羽色纯白为贵,白而杂他色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捕

  • 宛邑

    古邑名。春秋战国时为楚地,即今河南南阳市。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大良造白起攻楚,取宛,即此。后,秦昭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北周改名上宛县。南北朝时,境内※廪君蛮或※槃瓠蛮后裔,渐向北迁,至

  • 丘力居

    东汉末年乌桓首领之一。为辽西乌桓大人。史称其多谋勇健。东汉灵帝(167—189年在位)初年,据辽西,统部众5千余落,自称王。中平四年(187),受汉叛将张纯诱使,随从攻扰蓟中。次年,攻掠青、徐、幽、冀

  • 火鲁火疃

    金代谋克名,在蒲与路之北3千余里,即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侧巴金诺城。是金代北面最远的地方。

  • 止贡赞普

    吐蕃第八代赞普。系色赤赞普与纳吉洁莫西林雪玛之子。一说是时,从吐谷浑或尤古纳萨纳传入本教,自芒康(即乾宁)取得铠甲,遂以后藏娘若香波卡堡寨为基地。后与大臣洛昂达孜争权决斗,被杀身亡,使雅隆部落赞普家族

  • 梅虫生

    见“西阳蛮”(696页)。

  • 护印

    旧时傣族官名。云南西部南甸、干崖、陇川、芒市、遮放、盏达、勐卯等傣族土司衙门的属官。由土司同胞兄弟中年长有威望者充任,协助土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指挥监督衙门中管理财粮、征课及勤杂事务的大小官员。有的护

  • 六曹

    唐代南诏国务行政机构之一,相当于唐朝的六部。即士曹,掌管官员调派,犹吏部;户曹,管理户籍,犹户部;仓曹,掌理财政、营建工程,类似工部;客曹,掌管礼仪、外交,犹礼部;兵曹,主管军队的指挥、调遣、训练,犹

  • 大凌河

    河名。古称白狼河。蒙古语称傲木伦。在辽宁省锦县东。源出大宁境,自义州西60里入境,南流,经广宁左右屯卫,入海。又有源出边外喀喇沁尾苏图山之敖木伦河,自义州西九官台门东流入。绕义州城北,东南流,经杵头山

  • 杨文弘

    ?—482武兴国君主。又作杨文洪,小名鼠。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武都国君※杨文度之弟。宋元徽元年(473),任白水太守,屯武兴(今陕西略阳)。昇明元年(477),奉兄命,以龙骧将军率众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