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剌哈孙

哈剌哈孙

①(1257—1308)元朝大臣。又译合剌合孙。蒙古斡剌纳儿氏。蒙古国开国功臣※启昔礼曾孙,囊加台子。善骑射,通蒙文,重儒学。至元九年(1272),以勋臣后裔,任宿卫百夫长,袭号“答剌罕”。十八年,增钦、廉2州为食邑。二十二年,任大宗正,执法平允,审理昭雪众多冤狱,深受敬重。二十八年,迁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以亲信重臣清查桑哥余党,整治湖广弊政,同时遣兵镇压反元起义。成宗大德二年(1298),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升左丞相;三年,拜中书左丞相,重用儒士,每有大政,必与儒臣共议,奏建大都(今北京)孔子庙,安置国子学,选名儒为学官,录近臣子弟入学。七年,进中书右丞相,精选所用之人,定官吏赃罪12章及丁忧、婚聘、盗贼等制。辅佐成宗理政,卓有成效。十一年,成宗卒,总领宿卫,反对左丞相阿忽台与皇后伯岳真氏谋立安西王阿难答,称病,拒绝签署皇后内旨,密遣使南迎世祖曾孙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怀州,先期发难,执杀阿忽台及阿难答。继北迎爱育黎拔力八达兄海山于漠北,拥立为帝,是为武宗。旋因反对加封秃剌为越王,遭谮谗,罢相,以和林行省左丞相出镇漠北。命诸部置传车,运米数万石以赈饥民;置仓积粟接济来归者;疏浚古渠,灌田数千顷;整治称海屯田,岁得米20余万石,边政大治。死后追封顺德王。有《丞相顺德忠献王碑》以志其功。 ②见“移剌元臣”(2067页)。

猜你喜欢

  • 都龙光

    清末民初彝族土司。又名如底阿郭。土官日郭如底之子。清末袭职,任四川凉山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宣统三年(1911),支持西昌黄连关第十三民团副团长张耀堂反清起义,

  • 康坎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礼宾官,管理司署府内的布置,接待宾客,负责烟茶招待等。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小二十田级”,领有薪俸谷子240挑(每挑约合50斤)。

  • 瑠求

    即“流求”(1942页)。

  • 格坚皇帝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刬马军起义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之一。隆庆年间(1567—1572),柳州府属迁江县的北三(今属来宾)、来宾县的北五和柳江县的三都、五都等处壮族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因义军擅长用毒弩打仗,箭无虚发,人强马壮,矫健轻捷,屡

  • 贵由

    1206—1248蒙古国第三代大汗。又译古与、古余克。乞颜·孛儿只斤氏。太宗※窝阔台长子。太宗五年(1233),从宗王按赤带征辽东,擒东夏国主蒲鲜万奴。七年,与宗王拔都等西征,史称“长子出征”,攻取钦

  • 纥奚部

    鲜卑部落名。《魏书》附其传于高车后。北魏初游牧于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与纥突邻部世同部落,首领称“大人”、“长帅”。北魏登国五年(390),与纥突邻部、贺兰部同被拓跋珪击破于意辛山,大人

  • 高山族收获祭

    台湾高山族传统的农事祭仪。通常分为摘穗祭和报谢祭两段举行。各地祭仪不一,如曹人称收获祭为“冒卡瑶”,祭仪开始第一天先斋戒,第二天禁外宿,第三天洗涤衣服、器具,第四天携带酒、肉、糕等祭品至田间祭粟神并摘

  • 马元康

    明末象棋国手。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回族。与诗人、书画家闪仲俨之婿马元中兄弟友善,常与之为桔中之乐,被誉为“棋界巨擘”。曾与旅行家徐宏祖(霞客)对奕。亦长诗文。

  • 阿勒坦汗庙

    即“弘慈寺”(6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