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

?—608

隋代东突厥可汗。名染干。原号突利可汗,又作启人可汗。阿史那氏。※叶护可汗处罗侯之子。原游牧于突厥汗国北部地区。素与隋和好,早在开皇二年(582)沙钵略可汗犯边时,即受隋使长孙晟之托,诈告铁勒等部欲叛,使沙钵略退兵。开皇中,遣使请婚,并按隋文帝“当杀大义公主者方许婚”的要求,谮之于都蓝可汗,终杀公主。因流人杨钦等挑拨突厥与隋关系,隋忌恶都蓝,转而全力扶持染干。十七年(597),妻宗室女安义公主,频遣使入隋,均得厚遇。旋率众南徙,居度斤旧镇,每逢都蓝犯边,均转告隋廷,此举为都蓝所深恶。十九年(599)四月,与都蓝可汗、达头可汗之联兵大战于长城下,兵败,部众亡散,仅率五骑随长孙晟南走,入朝,受封意利珍豆启民可汗,意为“智健”。突厥部众继之归附者达万余口。安义公主卒,复妻宗室杨谐女义城公主。突厥可汗中,一人妻二公主者,唯其一人。继得隋助,筑大利城以居,后为避都蓝可汗侵扰,复徙五原。游牧于夏、胜2州之间。因获隋廷全力支持,在突厥诸部内争中,势力日炽。仁寿三年(603),铁勒诸部背达头可汗归附之,达头势蹙,西奔吐谷浑,启民遂有其众,居于碛口,岁遣使朝贡。大业二年(606),慕华夏文化请求“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隋书·北狄传》)。三年,在榆林朝觐炀帝,获厚赏。四年(608,一说五年)病死。

猜你喜欢

  • 敦珠布多尔齐

    ?—1840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原为孜本,嘉庆十一年(1806),补授噶伦。十七年(1812),因失职使犯人潜逃出境,受理藩院议处。道光二年(1822),因捐款修西藏敏珠尔伦吉竹布贝寺,赏花翎

  • 宁城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由该县县长、蒙古族吴椿令主编。1935年2月组织本县人员编纂。主要内容:县沿革、行政、区划、机构、城镇、风俗、户口、财政、金融、司法、教育、卫生、交通、农业、林业、商业、社会事

  • 阿勒迪额儿

    蒙古国时期乞儿吉思首领。又译阿里替也儿、按迪也儿。13世纪初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弹、不兀剌招降,与※也迪亦纳勒等遣亦里克帖木儿等使臣献白海青、白

  • 麦匝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西南境。二十七年(1394),明廷更定番国入朝礼仪时,将其列为全国可按定例朝贡的30长官司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与松潘地

  • 纥奚部

    鲜卑部落名。《魏书》附其传于高车后。北魏初游牧于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与纥突邻部世同部落,首领称“大人”、“长帅”。北魏登国五年(390),与纥突邻部、贺兰部同被拓跋珪击破于意辛山,大人

  • 于烈

    437—501北魏大臣。代人。鲜卑万忸于氏(后改为于氏)。新安公于栗䃅孙,尚书令于洛拔长子。善射。少拜羽林郎。孝文帝即位后,累迁司卫监、侍中、殿中尚书。时孝文帝幼冲,冯太后称制,赐以金策

  • 赛德

    即“赛特”(2467页)。

  • 讷北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讷北部,又曰讷比支室韦或纳比支部。由隋以前※北室韦分解而来。《旧唐书》称该部位于※岭西室韦北,所在今多数人认为在今嫩江上游地区(内又有分歧,或说在其西的伊勒呼里山一带,或说在其东

  • 杨司

    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1人被封为此官职,即华林杨司。由土族俗人担

  • 江卡尔孜

    参见“江孜”(8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