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后汉书

后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南朝宋范晔(398—446)撰。今本120篇,分130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官至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在其撰写此书前,已有《东观汉记》等18家后汉书。元嘉元年(424)后,晔以《东观汉记》为主,博采众长,自订体例以类叙法编次,并多录奏疏文章而成。计本纪10、列传80,记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196年史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十志尚未写成,即以谋反罪名被处死刑。梁刘昭给《后汉书》作注时,将晋司马彪《续汉书》83卷中之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等八志抽出,加以注释,补入是书,成志30卷。宋真宗时合刻,总数230万字。本纪列传中记载了不少民族史资料。其中《东夷传》叙述夫余、挹娄、高句骊、东沃沮、、三韩、倭之历史;《南蛮西南夷传》,简要介绍巴郡南郡蛮、板循蛮夷及夜郎、滇、哀牢、邛都、莋都、冉駹、白马氐等情况;《西羌传》详细记载了西羌的兴起和社会状况,东汉时东羌的反抗斗争及湟中月氏胡史事;《西域传》记叙拘弥、于阗、西夜、子合、德若、条支、安息,大秦、大月氏、高附、天竺、东离、栗弋、严、奄蔡、莎车、疏勒、焉耆、蒲类、移支、东且弥、车师之状况;《南匈奴传》较为详细记载南匈奴的兴衰及与东汉王朝的关系;《乌桓鲜卑传》对乌桓的起源、南迁及鲜卑兴起、发展皆有所论述,是研究东汉时期民族史的重要书籍。纪传为唐李贤注,志为南朝梁刘昭注。论著有清惠栋《补注》、清王先谦《集解》等。版本有淳化五年刻本、南宋绍兴善本、1965年中华书局标点本。

猜你喜欢

  • 参狼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武都羌。原居河湟地区。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继外迁,此支即迁于武都地区,与氐杂处,中心在今宕昌与岷县连接处。西汉设武都郡(治武都县

  • 达哈塔

    1633—1687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顺治九年(1652)翻译进士,分内院学习。十三年(1656),授国史院侍读。康熙三年(1664),迁宏文院侍读学士。九年(1670),定内阁翰林院官制

  • 图河卫

    见“秃河卫”(1083页)。

  • 掘罗勿

    唐代回鹘彰信可汗之相。开成四年(839),乘回鹘大饥,汗国内乱,引沙陀兵逼彰信可汗自尽。立㕎特勤为署飒可汗。次年,为将军句录莫贺引黠戛斯10骑所破,失回鹘牙帐。与署飒可汗一同被杀。

  • 白法信

    西夏初期高僧。被封为国师。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奉景宗元昊敕,主持译经,将汉文佛经译为西夏文,开西夏译经先河,对西夏佛教发展有重大贡献。或为龟兹人。

  • 椒山玛瑙长官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七年(1374)置。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以土官后裔刘再贵招徕流散土民,复长官司,隶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仍授原职。雍正(1723—1735)年间,

  • 世里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氏族之一。与大贺、遥辇等氏族合称为三耶律。契丹开国后以耶律为国姓,诸耶律皆为皇族。一说为契丹始兴之地,后于此建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是“世没里”、“世里没里”(今译西喇木

  • 恒河之流

    书名。也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史略恒河之流》,蒙文蒙古编年史。清内蒙古乌珠穆沁旗衮布札布撰。雍正三年(1725)成书。1909—1910年间,俄国扎姆察拉诺从内蒙古阿巴嘎旗获完整的手抄本后,藏于圣彼得堡

  • 建安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正明年号。起止不详。

  • 岱海

    湖泊名。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境内蛮海山南侧。湖面呈椭圆形,弓坝河等水流入,面积160平方公里,水深平均9米,最深超过18米。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汉代称“诸闻泽”,北魏称“参合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