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叉叉房

叉叉房

水族古老住房。一种井式草房。多用树桩、木柱筑成方形。顶上覆以杉木皮或茅草。今多用作牛棚、猪圈。与此相类之木皮房,水语称“昂牙刚”。在房之四周用杉木皮围上而成。今多不见使用。

猜你喜欢

  • 寨棱策臣

    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克勒尔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六年(1632),后金征察哈尔时,率80户至哈屯河岸。崇德元年(1636),受太宗使者招,渡河归清,授三等昂邦章京世职。寻任户部侍郎。顺治元年(

  • 李开芳

    ?—1855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大李村人。壮族。身材魁伟,骁勇善战,与林凤祥齐名。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二月,洪秀全在东乡称王,授戊一监军。翌年六月,

  • 那木干

    中亚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新疆识略》作纳木干。清代浩罕汗国四城之一。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纳曼甘。乾隆二十四年(1759),内附清朝。光绪二年(1876),被沙俄吞并。

  • 宣城卫

    见“玄城卫”(623页)。

  • 闵中王

    高句骊国第四世王解色朱的谥号。解色朱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公元44)继位,二十四年(公元4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苏尼

    彝语音译。亦作苏臬、苏业。意为“巫觋”。解放前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迷信职业者,但不脱离生产,不世袭,以跳神方式为人“驱鬼”、“治病”。不识彝文,不懂彝经。所用法术主要有“尼比字哈(捉鬼)、“尼比哥”(赶

  • 南木林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全胜州”。亦称那木岭、朗林、那木林、响纳木林、尚那木林。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香曲河流域。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南木林宗。1960年将乌郁、甲错、拉布等宗谿并入该地,改

  • 昭礼可汗

    ?—832唐代回鹘汗国第十一代可汗。��跌氏。※怀信可汗子,※保义可汗弟。原号曷萨特勒(勤)。长庆四年(824)嗣位。唐册封为爱登里啰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意为“受命自月

  • 披甲

    清代八旗兵的俗称。旗制规定:凡年满18 (初期定为15、16),或身高五尺以上者,即可选充。几丁抽一为兵,则视各时期需要而定。清太宗皇太极时代(1626—1643年在位),曾规定满洲牛录各以三丁抽一,

  • 乌古涅剌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乌古涅里部,亦曰涅离部。辽太祖神册六年(921),以于骨里民户所置,为太祖二十部之一。隶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西南路招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