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厥稽部

厥稽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原居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境)西北,隋炀帝初征高丽,其首领突(度)地稽率勾使来、窟突始、悦稽蒙、赵羽、步护赖、破爰、步括利等8部千余家(一作胜兵数千)附隋,迁居柳城(今辽宁朝阳市)。炀帝专为置辽西郡(初治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大业十一年即615年,移治今朝阳市),任命突地稽为太守。唐兴,转臣唐,累派人朝贡。唐改辽西郡为燕州,仍以突地稽为总管。突地稽因战功被封为蓍国公,贞观(627—649)初,因破突厥有功,赐姓李氏。寻卒,子李谨行袭父职,事唐更忠,历迁营州都督、右领军大将军、积石道经略大使。后又累破吐蕃有功,升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永淳元年(682),谨行死,唐追赠幽州都督,陪葬乾陵。此后,其部首领或亲自朝唐,或遣使来贡,岁岁不绝。突地稽等喜汉族风俗,穿戴汉人衣帽。因战功累受赏赐,以住地更近中原,在靺鞨族中其部发展最快,唐初部落内已有“家僮(奴仆)数千人,以财力雄边”。万岁通天(696—697)中,附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唐。旋与高丽国亡后另一支迁居营州的粟末靺鞨人,渡辽水东逃,在大祚荣领导下,于唐圣历元年(698)建立震国,后改称渤海。

猜你喜欢

  • 漂草杆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在一口大铜锅中将水烧沸,由巫师将两根草杆并在一起放进水中,若草杆仍并拢一处没有分离,表明原告有理、被告无理,反之表明被告理直、原告理曲。解放前僜人常以此法断定事理不

  • 蒙古房

    清官署名。为中枢机关内阁设立的机构。主要职掌蒙、回、藏等文字的释译。设侍读学士2人、侍读2人、中书16人、帖写中书16人,均由蒙古族充任。凡颁发诰敕、敕赐碑文、匾额、武英殿蒙文书签及各体印文等,皆由其

  • 勒俄

    为《勒俄特衣》简称。参见“勒俄特衣”(1987页)。

  • 安出

    即“徒单镒”(1891页)。

  • 族汝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祖儒。如史载宋嘉祐元年(1056)十二月,西夏派遣使臣族汝威明兴则等赴宋朝告毅宗谅祚母密藏氏卒。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质馆

    接待质子之所。又称质宫。东汉置。安帝永初(107—113)中,鲜卑大人燕荔阳至京朝贺,因筑南北二部质馆。《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李贤注称:“筑馆以受降质”。是后,鲜卑邑落120部各遣人质。

  • 鹿唇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一说所指之鹿为犴达犴(驼鹿),出没于森林和草原。鹿肉鲜美,富营养,为滋补佳肴,其唇更为珍馐。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用于御膳和“诈马宴”、“马奶子宴”等高级

  • 劳骨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代,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劳骨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抹里。又《辽史》有“劳骨宁”一词,为人名

  • 中坝三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中坝麦马(上隆坝)、中坝班马(中隆坝)、中坝得马(下隆坝)总称。玉树二十五族之三。住牧于鄂穆曲及阿云、当木云上源,东界囊谦、苏鲁克,南界藏边三十九族,北界玉树、格吉。有百户3

  • 石斌

    ?—349十六国时期后赵宗王、将领。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一说石勒子)。初封左卫将军,后赵太和三年(330),封太原王(一作平原王)。延熙元年(333),徙封章武王。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