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勿吉

勿吉

东北古代民族名。来源于挹娄(一说其与肃慎、挹娄为同时并存的部落)。名为“窝集”转音异译,满语意为“森林”或“深山老林”。活动区域史记其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实际前后期略有不同:前期与挹娄同;中期以后东临今日本海,西界小兴安岭南端、黑龙江肇州县一带、吉林省长春市附近,南至牡丹岭,北达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并存”说认为只在今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流域)。北魏延光(471—476)中,首次以新名遣使至和龙(今辽宁朝阳)向拓跋魏纳贡。除正光年间(520—525)因中原乱起,一度与中原王朝联系中断外,迄南北朝末,或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至。其中北魏太和七年(483)来中原纳贡人数多达500百余人,贡马500百余匹。常向外扩张和掠夺近邻:在与拓跋魏通贡前,南侵高句丽,破其“十落”;太和十七年(493),逐西南方的夫余族残部,占据今长春市一带松花江上游地区;又经常掠夺豆莫娄等小国,“诸国患之”。狩猎业尚存在,使用施毒药的石镞猎取野兽。农业已采用“偶耕”耕作法,种植粟、麦、穄;饲养猪、马。能造手推车,会用米酿酒,“饮能致醉”。社会还处在“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的阶段。南北朝末出现靺鞨称号,其名逐渐消失。一般认为,勿吉与靺鞨实为同一语词在不同时代同音异译,也有人说靺鞨是由貊貉转音,与其原非一族系,后为一族系。

猜你喜欢

  • 转山会

    旧时藏族宗教及民俗活动之一。流行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每年夏历四月八日举行。每逢春播结束,藏族和其他族人民,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帐蓬、山货、药材和其它土特产品,赶着车汇集于跑马山及折多河畔

  • 黑龙江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呼伦贝尔卫拉特人专称。伊克明安台吉巴桑、阿卜达什族裔。初居准噶尔。乾隆十九年(1754)、二十年相继附清,附辉特部,驻牧塔米尔(一作塔密尔)。二十二年(1757),因拒不附阿睦尔撒

  • 附茶

    即“茯茶”(1599页)。

  • 高昌行记

    见“使高昌记”(1457页)。

  • 尼日哇

    藏语又称红布,意为“管家”。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一人被封为此

  • 青海蒙藏文化促进会

    社团名。1931年7月5日在西宁成立筹备会。马步芳任理事长,洛桑香趣等15人为理事。下设总务、组织、训练、编辑等股,分掌教育、训练、设计、教材、编译等事项。会址设于西宁小教场演武厅内。

  • 女奚烈守愚

    ?—1215金大臣。本名胡里改门,字仲晦。真定府路(治今河北正定县)吾直克猛安人。女真族,女奚烈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调深泽主簿,治有政绩,历迁怀仁令、临沂令。时金在黄河以北及山东一带括地,规

  • 瓢约

    藏语音译,意为“小头人”。参见“达诺”(723页)。

  • 苗蛮图集

    书名。成于清代,绘者佚名。绘有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形貌,附习俗、服装等说明。涉及苗、侗、瑶、水、布依、彝、壮、仡佬、黎及台湾高山等族。共11种,内《苗蛮图册》82图;《黔苗图说》80图、《黔苗图说补》7

  • 乌昭度

    即“乌昭庆”(3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