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凤城满族抗捐税斗争

凤城满族抗捐税斗争

辽宁凤城县满族人民的抗捐税斗争。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奉天官府派税吏到凤城、岫岩、安东(今丹东市)等地丈量山荒地,征收苛重的山荒税,定百亩征交税银50两。农民无力支付,满族人伊品三、鲍化南、朗振恒等人发动满、汉农民数百人进入凤凰城,包围垦局,要求停止清丈和免除警学各捐,遭同知谭国恒暗算与警察局的袭击,当场打死2人,农民被迫退出凤城。翌年二月,斗争再起,在鲍化南等人领导下,以“转牌”方式,联合凤城、安东、岫岩等地满、汉各族农民3—4千人(或称“三万民众”),封锁凤城,不许柴、米、粮、草等进城;要求停止清丈,赔偿人命,免除警、学等捐,坚持斗争20余日。因城内工商界同情和支持农民,代为进京申诉,清政府被迫答应撤消垦局、停止清丈,赔偿农民伤亡损失。斗争取得胜利。

猜你喜欢

  • 贵州宣慰司

    贵州彝族土司。亦称“水西宣慰司”。明洪武初置,治今贵阳市城南。初属四川,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辖境约当今贵州省西北部,息烽、修文以西,普定以北,水城以东,大方以南,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地区。史

  • 答禄与权

    元末明初文官和诗人。字道夫。蒙古族。据称其先人有号答禄子者,子孙因之,故以答禄为氏。自号洛上人或洛上翁。元惠宗(顺帝)至正(1341—1370)初,登进士,任秘书监管勾,后出任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入明

  • 喀尔喀吉鲁姆

    即“喀尔喀法典”(2207页)。

  • 张松协定

    1935年8月,日本张家口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和察北保安队长张允荣达成的扩大日本侵略范围的协定。该协定强行将※《秦(德纯)土(肥原)协定》所规定之日人活动范围扩展到察哈尔、绥远两省境内长城一线,并决定

  • 忽秃

    ?—1217蒙古国建立前兀都亦惕蔑儿乞部首领之一。又译忽都、忽图、和都、火都、霍都。部长※脱脱子(《史集》作弟)。随父屡与蒙古部争战。宋庆元四年(1198),为克烈部王罕所败,归降。五年,乘王罕遭乃蛮

  • 户族

    参见“的尔勤”(1463页)。

  • 鄂尔多斯部

    蒙古部名。明代译作“袄儿都司”或“阿尔秃斯”。原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居河套,掌右翼,为鄂尔多斯济农。子衮必里克墨尔根于明嘉靖(1522—1566)中继据其地。有子9人分牧而

  • 掘埒

    见“屈列”(1545页)。

  • 民爵

    清代臣爵的别称。以与宗室之爵区别。自后金天聪八年(1634)创立公爵(称※民公)起,至乾隆十六年(1751)增补恩骑尉止,其爵名依序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及恩骑尉,共九爵。其

  • 也孙帖木儿

    见“也孙铁木儿”(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