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边长官司
见“冷边土司”(1119页)。
见“冷边土司”(1119页)。
西夏官位。系皇帝之师。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为师位之一。在诸王位之下,中书、枢密位之上,与上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元代赈粜粮之一种,又作红帖粮。成宗大德五年(1301)始行。因政府所拨赈粜粮多为豪强嗜利之徒巧取豪夺,不能周济贫民,遂令司署籍贫乏户口之数,置半印号籍文贴,各书其姓名、口数,逐月对贴给粮,大人3斗,儿
①古城名。即今辽宁省兴城市。明为宁远州城。位于渤海北岸汤沙河与女儿河之间。是今东北通向华北交通要冲。原属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前屯、中屯二卫地。明宣德三年(1428)建。分内外二城。内城周5里余,高3丈
古族名。明清时分布于今贵州独山北部。洪武(1368—1398)初,在其地设立翁奇、摆九、瓢洞、大地、鸡公、高乙、兰寨、秧寨、五水9琫(亦作“牌”),委9姓琫目(土官)莫、陆、梁、黎、韦、孟、岑、罗、吴
?—约167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纳喇氏。顺治十五年(1658),任三等侍卫,后迁二等侍卫、秘书院学士。康熙八年(1669),迁副都御史。九年,疏请划一官员罚俸制,无论升降均罚现任俸。授陕西巡抚
清代台湾高山族某些“番社”通过比武选择头人的一种方式。一般为3年或5年举行一次。如山前、山后诸社5年举行一次。届时,众番百十围绕,各执长竹茅,一人把藤毯上掷,竞相刺之,中者为胜。又如琅
?—1474明朝将领。蒙古族。原名脱脱孛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孙,※阿卜只俺子。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被瓦刺击杀后,随父归降明朝,居京师(今北京)。次年,父卒,袭指挥使。后积功至都督佥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刘汉鼎编辑。1933年定稿。抄本4册,5万余字。8卷。含方舆、建置、民事、礼俗、政治、法团、人物、艺文,分64目。此书节录了张焕纂辑的《和林格尔厅志》。该志虽取材不丰,详略失当
书名。元官修地方总志。原755卷,后续修,增至1300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开始修纂,三十一年成书。分建置沿革、坊廓乡镇、里至、山川、土产、风俗形胜、古迹、宦迹、人物、仙释等目。《四库提要》以其
契丹时期于北京房山云居寺镌刻的石刻大藏经。房山石经勘称宗教史上一大壮举。始于隋末唐初,前后断续千余年,几将重要佛经刻竣。据1956年调查,大小经板共1万5千余块,刻经1千余部,3千4百余卷,为我国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