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冶熙但璧呢玛

冶熙但璧呢玛

1849—1875

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四世(一作五世)。亦译业希丹毕呢吗、也摄丹丕尼玛、叶熙丹璧尼玛等。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亦称第十七世。生于青海西宁之扎拉通地方。藏族。父名童郎波,母名满超。幼名森哈萨托(一译桑哈色特迪)。道光三十年(1850),前世章嘉之大弟子森沙巴及札萨克喇嘛札沙,奉旨会同前世章嘉之弟超伯森呼图克图寻得3名灵童,经西宁钦差大臣上奏清廷,于同年十二月在北京雍和宫金瓶掣定,由道光帝批准为四世章嘉呼图克图,行文晓谕内外蒙古各旗及达赖、班禅。5岁,从虚布森及兰布森拖堂淡哲二喇嘛受小戒。咸丰八年(1858),奉诏进京,晋见咸丰帝于颐心殿,获赐玉如意、珊瑚念珠、金碗、法床、黄车等宝物,令驻节京城。九年,至多伦诺尔(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避暑,受到内蒙古49旗和外蒙古57旗诸王公、贝勒、贝子之隆重欢迎。同年冬转至甘肃。同治元年(1862),赴京师,驻锡嵩祝寺,谒同治帝于内廷。此后游历修习于五台山、多伦诺尔、伊克昭等地,修毕五大部经。五年(1866),入藏修习。六年,至拉萨,莅大小昭及三大寺,顶礼圣像,布施僧众,于哲蚌寺演说经义,因精通梵文,深获藏僧景仰。旋从诸高僧进修经典,习密宗。七年,从哲拉色勒呼图克图受大戒。八年(1869),应甘肃及蒙古诸王公之请,奉旨回蒙古传教。九年,复至京师嵩祝寺,获同治帝召见,命任职京师,敕封大国师,赐金印、诰命、莽服等。每年五月至多伦诺尔避暑,十月赴京任职,旨封其父为公爵。十年,钦命管辖多伦诺尔之善因、汇宗二寺。十三年(1874),同治帝卒,率僧众诵经超荐。光绪元年(1875),赴五台山避暑。同年冬回京途中染疾,在京师城外天宁寺入寂。光绪帝命钦差大臣护送龛座至五台山,供奉于镇海寺。

猜你喜欢

  • 大通县志

    青海省方志,刘运新(安徽合肥人,任县知事)主持,廖徯苏(湘潭人)、陈之凤、牛培炯编纂。共6卷。15万余字。1919年成书,由甘肃政报局排印。卷1包括有刘运新序、廖徯苏序、陈之凤序、牛培炯序、衔名、凡例

  • 宗室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皇室及王公贵族内部所编设的佐领。初令奴才官员,管理由主子们(额真)编设的佐领。高宗弘历以为宗室人等若令包衣佐领兼管,年久即与包衣下人无异,有损于贵族的高贵形象。乾隆二十五年(1

  • 优台丞

    即“优合”(798页)。

  • 蒙衮

    ?—1643清朝将领。蒙古族。扎赉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七世孙。天命九年(1624),归后金努尔哈赤,赐号达尔汉和硕齐。天聪八年(1634),从征明大同,破堡4。崇德二年

  • 二人台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亦称“蒙古曲儿”。原由一旦一丑表演,故名。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及临近的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一带。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戏。由本地民间流行的爬山调与蒙古族及汉族民歌结合

  • 阿灵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或作阿连泼。他称小白彝或干彝。主要分布在云南鹤庆、会泽、禄劝、弥勒、宜良、路南、富源、寻甸、师宗、罗平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俺坠兔

    见“谔勒哲炳鸿台吉”(2129页)。

  • 段忠国

    一误作段国忠,即“段俭魏”(1698页)。

  • 莫一大王

    旧时壮族供奉的神祗。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柳江、融安、鹿寨、龙胜等县壮族地区。相传莫一大王为宋代壮族英雄,有移山倒海本领,后被朝廷杀害,变成灵验的神灵。旧时几乎每家神龛上都写着“敬祀通天圣

  • 雍真乖西葛蛮等处长官司

    土司名。元置。治所在今贵州开阳西北。明隶贵州宣慰司。宣德元年(1426),乖西、巴香等地少数民族曾起而抗税,杀官军。其地有苗、布依、仡佬等族。